緘口結舌
【成語】:緘口結舌
【拼音】:jiān kǒu jié shé
【解釋】:緘:封,閉;結舌:指不敢說話。閉口不說話。形容理屈詞窮說不出話來。也指懾於淫威不敢講話。
【出處】:漢·王充《潛夫論》:“此士的意思" href="dictscitmo3o3wg1.html">智士所以鉗口結舌,挌囊共默而已者也。”
【示例】:思想之自由幾絕,聰明英特之士,雖摘發新理,懷抱所見,而束於教令,胥~而不敢言。 ★魯迅《墳·文化偏至論》
【近義詞】:緘口不言
【反義詞】:口若懸河
【語法】:作謂語;形容沈默不語
【英文】:keep one's mouth shut
(緘口結舌,緘口結舌)
閉口不言。
明張煌言《上延平王書》:“乃殿下挾有為之資,值可為之勢,而所為若是,則其將何所依倚,故不敢緘口結舌,坐觀勝敗。”
清劉鶚《<老殘遊記續集遺稿>自序》:“子何為者,緘口結舌無以應也。”
魯迅《墳·文化偏至論》:“聰明英特之士,雖摘發新理,懷抱親見,而束於教令,胥緘口結舌而不敢言。”
《論“五四”》:“時至今日--五四運動以後的二十六年,仍然有學生運動,學生仍然不能緘口結舌,要過問國家民族的存亡安危。”
阅读:237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