僵屍
(參見僵屍)
亦作“僵屍”。
1.謂人死而屍體僵臥。
《吳子·圖國》:“故當敵而不進,無逮於義矣;僵屍而哀之,無逮於仁矣。”
《史記·淮南衡山列傳》:“僵屍千裏,流血頃畝。”
宋洪邁《夷堅誌補·沈烏盆》:“其後年齒浸高,生計日削……因大雪出外,死於城東,僵屍在地無殮。”
清劉大櫆《乞公建義倉引》:“羸老孤幼,繼踵而死,僵屍草澤,骸骨相枕籍。”
2.死屍,屍體。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渭水上》:“僵屍倚窟,枯骨尚全,惟無膚髮而已……當是數百年遺骸矣。”
《西遊記》第二七回:“他是個潛靈作怪的僵屍,在此迷人敗本;被我打殺,他就現了本相。”
清袁枚《子不語·鬼吹頭彎》:“格鬥良久,至雞鳴時,女身倒地,乃僵屍也。明日報官焚之,此怪遂絕。”
楊沫《北京的燈光》:“清晨的街頭,一具具凍餓而死的僵屍,是這樣觸目驚心。”
3.比喻僵死、腐朽的事物。
魯迅《墳·寫在<墳>的後面》:“後二類是不得已的調和派,隻希圖多留幾天僵屍。”
阅读:164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