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傅

傅字的筆畫:12畫;

I

ㄈㄨˋ

〔《廣韻》方遇切,去遇,非。〕

1.輔佐;教導。

《左傳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鄭伯傅王。”

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有楚大夫於此,欲其子之齊語也,則使齊人傅諸?使楚人傅諸?”

《史記·趙世家》:“大夫悉為臣,肥義為相國,並傅王。”

《漢書·張良傳》:“子房雖疾,彊臥傅太子。”

唐張九齡《論教皇太子狀》:“秦始皇使趙高傅其太子胡亥,因教之以獄,所習者非斬劓人,則夷人之三族也。”

2.師傅,指負輔佐責任的官或負責教導的人。

《左傳·僖公四年》:“公殺其傅杜原款。”

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王子有其母死者,其傅為之請數月之喪。”

《資治通鑒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》:“君之子無傅,臣進屈侯鮒。”

胡三省註:“傅者,傅之以德義,因以為官名。”

3.附;依附。

《左傳·僖公十四年》:“皮之不存,毛將安傅?”

《史記·酷吏列傳》:“是時上方鄉文學,湯決大獄,欲傅古義,乃請博士弟子治《尚書》、《春秋》補廷尉史,亭疑法。”

《漢書·刑法誌》:“廷尉所不能決,謹具為奏,傅所當比律令以聞。”

金王若虛《詩話》:“茆璞評劉夷叔長短句,謂以少陵之肉傅東坡之骨,亦猶是也。”

清戴震《〈考工記圖〉自序》:“圖傅某工之下,俾學士顯白觀之。”

4.誣陷捏造。

《史記·循吏列傳》:“李離曰:‘臣居官為長,不與吏讓位,受祿為多,不與下分利。今過聽殺人,傅其罪下吏,非所聞也。’”

《新唐書·蕭遘傳》:“田令孜受溥金,劾損,付禦史獄,中丞盧渥傅成其罪。”

《明史·雲南土司傳一》:“顯忠益誣其陰事,傅以反狀,撫按會奏,得旨大剿。”

5.附會。

明胡應麟《少室山房筆叢·丹鉛新錄五》:“此文載計氏《唐詩紀事》,其傅會之跡灼然。因父尉任城,白有詞廳事,遂傅彰明令詩;因杜匡山讀書之句,遂傅大匡山……考魏萬、李華、李陽冰傳,傳正諸文,無一合者。”

章炳麟《再與劉光漢書》:“此皆以歐語強傅漢文。”

6.附和。

《新唐書·祝欽明傳》:“時左僕射韋巨源助後掎掣帝,奪政事,即傅欽明議。帝果用其言,以皇後為亞獻。”

7.跟隨。

《史記·樊酈滕灌列傳》:“臣故秦民,恐軍不信臣,臣願得大王左右善騎者傅之。”

裴駰集解引如淳曰:“傅,猶言隨從者。”

8.安上,加上。

《史記·韓信盧綰列傳》:“護軍中尉陳平言上曰:‘胡者全兵,請令彊弩傅兩矢外向,徐行出圍。’”

《漢書·韓王信傳》:“請令彊弩傅兩矢外鄉。”

顏師古註:“每一弩而加兩矢外鄉,以禦敵也。”

《後漢書·耿純傳》:“純勒部曲,堅守不動。選敢死二千人,俱持彊弩,各傅三矢,使銜枚閒行,繞出賊後……遂破之。”

9.塗搽。

唐元稹《〈蟆子〉詩序》:“故囓人成瘡,秋夏不愈,膏楸葉而傅之,則差。”

明馬愈《馬氏日抄·番藥》:“又治金瘡膿不出,嚼碎傅瘡止即出。”

巴金《家》二四:“打開鏡匣,對鏡理了髮鬢,傅了一點粉。”

10.迫近;靠近。

《孫臏兵法·十問》:“或傅而佯北,而示之懼。”

《史記·蘇秦列傳》:“秦之攻韓魏也,無有名山大川之限,稍蠶食之,傅國都而止。”

《新唐書·太宗紀》:“太宗從數騎傅其城,舉鞭指麾,若將圍之者。”

《金史·完顏合達傳》:“見夏人數萬餘傅山而陣。”

《明史·張赫傳》:“是時,倭寇出沒海島中,乘間輒傅岸剽掠。”

11.至,達。

《詩·小雅·菀柳》:“有鳥高飛,亦傅於天。彼人之心,於何其臻。”

鄭玄箋:“傅、臻,皆至也。”

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一年》:“分曹地,自洮以南,東傅於濟,盡曹地也。”

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,盡與韓信;睢陽以北至穀城,以與彭越,使各自為戰,則楚易敗也。”

張守節正義:“傅,著也。”

《新唐書·孝友傳·侯知道》:“知道垢塵積首,率夜半傅墳,踴而哭,鳥獸為悲號。”

《資治通鑒·後唐莊宗同光元年》:“若先廣地,東傅於海,然後觀釁而動,可以萬全。”

12.古時登記其名於冊籍以備服役。

《史記·孝景本紀》:“男子二十而得傅。”

司馬貞索隱引荀悅雲:“傅,正卒也。”

《漢書·高帝紀上》:“漢王屯滎陽,蕭何發關中老弱未傅者悉詣軍。”

顏師古註:“孟康曰:‘古者二十而傅,三年耕有一年儲,故二十三而後役之。’……師古曰:‘傅,著也,言著名藉,給公家徭役也。’”

13.穿著;裹住。

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:“席旃茵,傅旄象。”

《史記·田單列傳》:“﹝田單﹞令其宗人盡斷其車軸末而傅鐵籠。”

《漢書·外戚傳下·孝成趙皇後》:“昏夜平善,鄉晨,傅褲襪欲起,因失衣,不能言,晝漏上十刻而崩。”

14.通“付”。付托。

《呂氏春秋·情欲》:“荊莊王好周遊田獵,馳騁弋射,歡樂無遺,盡傅其境內之勞與諸侯之憂於孫叔敖。”

15.姓。

II

ㄈㄨ

〔《集韻》芳無切,平虞,敷。〕

通“敷”。

1.分布。

《荀子·成相》:“禹傅土,平天下。”

《史記·夏本紀》:“禹乃遂與益、後稷奉帝命,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,行山表木。”

司馬貞索隱:“《尚書》作‘敷土隨山刊木’……敷,分也,謂令人分布理九州之土地也。”

2.陳述。參見“傅納”、“傅奏”。

阅读:2670

●傅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