踞
踞字的筆畫:15畫;
jù
ㄐㄩˋ
〔《廣韻》居禦切,去禦,見。〕
1.蹲。
漢王延壽《王孫賦》:“踡兔蹲而狗踞,聲歷鹿而喔咿。”
北周庾信《哀江南賦》:“昔之虎踞龍盤,加以黃旗紫氣,莫不隨狐兔而窟穴,與風塵而殄瘁。”
2.坐。
《左傳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既免,復踞轉而鼓琴。”
孔穎達疏:“踞,謂坐其上也。”
漢王充《論衡·實知》:“不知何一男子,自謂秦始皇,上我之堂,踞我之床,顛倒我衣裳,至沙邱而亡。”
宋文同《織婦怨》詩:“裏胥踞門限,叫罵嗔納晚。”
郭沫若《北伐途次》十二:“擇生們還沒有吃早飯,不一會有人擔了一桶飯來,他們便踞在鐵軌路線上吃。”
3.盤踞;盤屈。
宋洪邁《夷堅丁誌·京西田中蛇》:“聞屋側喀喀作聲,趨而視,則有蛇踞屋上。”
4.引申為占據。
明湯顯祖《與門人孫子京書》:“江東孫郎,久踞石頭城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三回:“我們若從大路去驚動了他,他踞了碉樓,以逸待勞,我們倒難以刻期取勝。”
清薛福成《籌洋芻議》:“俄羅斯踞我伊犁,索重賂。”
5.依靠;憑依。
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:“至下邑,漢王下馬踞鞍而問曰:‘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,誰可與共功者?’”
《文選·張衡〈西京賦〉》:“於後則高陵平原,據渭踞涇。澶漫靡迤,作鎮於近。”
劉良註:“踞,倚也。”
清葉夢珠《閱世編·居第二》:“截棕為亭,踞山臨水曰翼然。”
李劼人《大波》第三部第七章:“萬一趙季和與之勾結,使其乘我之瑕,蹈我之隙,則我四面皆敵,進退失踞。”
6.通“倨”。倨傲。
唐李朝威《柳毅》:“錢塘因酒,作色,踞謂毅曰:‘不聞猛石可裂不可捲,義士可殺不可羞邪?愚有衷曲,欲一陳於公。如可,則俱在雲霄;如不可,則皆夷糞壤。足下以為何如哉?’”參見“踞傲”。
7.通“鋸”。鋸子。
清吳慈鶴《派尾墟》詩:“其時秋八月,白晝響刀踞。”參見“踞牙”。
阅读:179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