賒
簡體賒字的筆畫:11畫;繁體賒字筆畫:14畫。
(賒,賒)
shē
ㄕㄜ
〔《字彙》詩遮切〕
1.買物延期交款。
《周禮·地官·泉府》:“凡賒者,祭祀無過旬日。”
孫詒讓正義:“賒者,先貰物而後償直。”
唐王建《寄劉蕡問疾》詩:“賒來半夏重煎盡,投著山中舊主人。”
元任昱《沈醉東風·隱居》曲:“近日鄰家酒易賒,三徑黃花放也。”
葉聖陶《一桶水》:“毛竹蘆席稻草都是賒來的。”
2.賣物延期收款。
《後漢書·劉盆子傳》:“少年來酤者,皆賒與之。”
3.距離遠。
晉葛洪《抱樸子·至理》:“豈能棄交修賒,抑遺嗜好,割目下之近欲,修難成之遠功哉!”唐呂巖《七言》詩:“常憂白日光陰促,每恨青天道路賒。”
元楊暹《劉行首》第三摺:“莫厭蓬萊途路賒,回首是神仙闕。”
4.指關係疏遠。
前蜀貫休《野店偶作》詩:“無心於道道自得,有意向人人轉賒。”
5.空闊。
唐楊炯《送李庶子致仕還洛》詩:“原野煙氛匝,關河遊望賒。”
元薩都剌《寄朱縣尹》詩:“纔入金川境,行行望眼賒。”
6.高。
唐李紳《過荊門》詩:“行行驅馬萬裏遠,漸入煙嵐危棧賒。”
7.引申指情緒的殷切,高漲。
唐韓翃《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》詩:“節候看應晚,心期臥亦賒。”
宋梅堯臣《依韻和希深雨後見過小池》:“碧池新雨後,清興一何賒。”
清李漁《慎鸞交·品花》:“好友相從興致賒,評文有暇即評花。”
8.多。
唐郎士元《聞吹楊葉者》詩之一:“妙吹楊葉動悲笳,胡馬迎風起恨賒。”
清李漁《慎鸞交·魔氛》:“古往今來盜賊賒,殺人誰個最堪誇?”董必武《北京車站別兒女》詩:“茲行遠別到天涯,骨肉離情絮語賒。”
9.時間長久。
南朝梁何遜《秋夕仰贈從兄寘南》詩:“寸心懷是夜,寂寂漏方賒。”
宋王安石《和文淑湓浦見寄》:“多難漂零歲月賒,空餘文墨舊生涯。”
董必武《輓李克農同誌》詩:“三十年前事已賒,知君才調擅中華。”
10.遲緩;緩慢。
南朝梁王僧孺《鼓瑟曲有所思》:“光陰復何極,望促反成賒。”
唐元稹《遣春》詩之五:“梅芳勿自早,菊秀勿自賒。”
嚴復《救亡決論》:“夫格致何必西學,固吾道《大學》之始基也,獨其效若甚賒,其事若甚瑣。”
11.寬鬆。
《文選·謝朓〈和王主簿怨情〉》:“徒使春帶賒,坐惜紅粧變。”
李善註:“賒,緩也。”
呂延濟註;“徒懷憂憤,使衣帶已緩。”
唐劉禹錫《武陵書懷五十韻》:“帶賒衣改製,塵澀劍成痕。”
12.引申為寬大,寬容。
唐李白《秦女休行》:“金雞忽放赦,大辟得寬賒。”
13.渺茫;稀少。
唐張說《嶽州作》詩:“物土南州異,關河北信賒。”
宋葉適《修路疏》:“尚賒甃砌之功,難免顛隮之患。”
元柯丹丘《荊釵記·晤婿》:“今日幸得佳婿來迎也,又愁著逆旅淹留人事賒。”
14.衰減;消失。
唐戎昱《送嚴十五郎之長安》詩:“長安君到日,春色未應賒。”
柳亞子《將歸留別海上諸子》詩:“簫心劍態愁無那,馬角烏頭恨未賒。”
15.差失;違背。
唐韋應物《西郊期滌武不至書示》詩:“非關春不待,當由期自賒。”
唐韓愈《獨釣》詩之二:“太平公事少,吏隱詎相賒。”
唐許渾《酬綿竹於中丞使君見寄》詩:“故人書信越褒斜,新意雖多舊約賒。”
16.用同“唦”。語氣助詞。
唐韋應物《池上》詩:“郡中臥病久,池上一來賒。”
宋楊萬裏《多稼亭看梅》詩:“先生次第即還家,更上城頭一望賒。”
《全元散曲·滿庭芳》:“不見錢便無親熱,把冷鼻凹傰者,誰敢問娘賒!”
17.通“奢”。
《後漢書·仲長統傳》:“楚楚衣服,戒在窮賒。”
李賢註;“賒、奢同。”
唐皇甫枚《三水小牘·王知古》:“上京飛書,路且不遠;百兩陳禮,事亦非賒。”
張友鶴註:“賒,同‘奢’字。”
阅读:111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