舋
舋字的筆畫:19畫;
xìn
ㄒ〡ㄣˋ
〔《廣韻》許覲切,去震,曉。〕
亦作“亹”。
1.同“釁”。血祭。參見“舋鼓”。
2.同“釁”。塗;薰。
《國語·齊語》:“比至,三舋三浴之。”
韋昭註:“以香塗身曰舋,亦或為薰。”一本作“釁”。參見“舋面”。
3.裂縫,裂痕。
漢賈誼《新書·道術》:“有舋和之,有端隨之,物鞠其極,而以當施之,此虛之接物也。”
宋梅堯臣《次韻和司馬學士慮囚》:“一遭纖微舋,鑑垢莫磨拭。”一本作“釁”。參見“舋鏬”。
4.仇隙;爭端。
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既畜王資而承敵國之舋,超五帝,侔三王者,必此法也。”
《戰國策·韓策三》:“秦舉兵破邯鄲,趙必之矣。故君收韓,可以無舋。”一本作“亹”。
三國魏劉劭《人物誌·釋爭》:“且人之毀己,皆發怨憾而變生舋也。”
5.間隙,空子。
《後漢書·鄧禹傳》:“光武籌赤眉必破長安,欲乘舋並關中,而方自事山東,未知所寄,以禹沈深有大度,故授以西討之略。”
6.罪過;過失。
南朝宋鮑照《謝永安令解禁止啟》:“值天光燭幽,神照廣察,澡舋從宥,與物更稟。”
唐韓愈《潮州刺史謝上表》:“當此之際,所謂千載一時不可逢之嘉會,而臣負罪嬰舋,自拘海島,戚戚嗟嗟,日與死迫,曾不得奏薄伎於從官之內、隸禦之間。”
7.動。
《文選·王延壽〈魯靈光殿賦〉》:“奔虎攫挐以梁倚,仡奮舋而軒鬐。”
李善註引杜預《左氏傳註》:“舋,動也。”
阅读:98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