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動
(運動,運動)
1.運行移動。
漢董仲舒《雨雹對》:“運動抑揚,更相動薄。”
宋曾鞏《謝熙寧八年歷日表》:“竊以治曆於中,所以察天時之運動;班正於外,所以一王度之推行。”
《封神演義》第四六回:“運動乾坤顛倒理,轉移日月互為明。”
孫中山《民權主義》第六講:“那機器能夠發生十萬匹馬力,來運動輪船,這便是機械本體的力量。”
2.猶行動。
漢陸賈《新語·慎微》:“若湯武之君,伊呂之臣,因天時而行罰,順陰陽而運動。”
《梁書·侯景傳》:“臣雖才謝古人,實頗更事,撫民率眾,自幼及長,少來運動,多無遺策。”
魯迅《故事新編·起死》:“還是莫管閑事罷,快到楚國去幹你自家的運動。”
3.運轉;轉動。
《隋書·天文誌上》:“梁華林重雲殿前所置銅儀……其運動得東西轉,以象天行。”
清李鬥《揚州畫舫錄·草河錄上》:“至今木鶴尚存,惟首能運動,以定時刻。”
孫中山《民生主義》第一講:“近來外國利用瀑布和河灘的水力來運動發電機,發生很大的電力。”
4.謂人或動物活動。
《太平廣記》卷二二六引唐顏師古《大業拾遺記·水飾圖經》:“木人長二尺許,衣以綺羅,裝以金碧,及作雜禽獸魚鳥,皆能運動如生,隨曲水而行。”
《三國演義》第七五回:“原來箭頭有藥,毒已入骨,右臂青腫,不能運動。”
張天翼《移行·包氏父子四》:“他想把腳呀手的都運動個暢快。”
5.為達到某種目的而奔走活動。
《朱子語類》卷一一五:“又如人作商,亦須先安排許多財本,方可運動;若財本不贍,則運動未得。”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五五回:“﹝茍鷽樓﹞後來又運動了官場,包收什麽捐,盡情剝削。”
丁玲《夢珂》一:“終日鬥雞走馬,直到看看快把祖遺的三百多畝田花完了,沒奈何隻好去運動做官。”
6.揮動;舞動。
《英烈傳》第三十回:“劉基便登將臺,把五方旗號,按方運動,發出了三聲號炮,擊了三通鼓,諸將都臺下聽令。”
蔣光慈《我是一個無產者》詩:“手能運動飛舞的筆龍,口能做獅虎般的呼吼。”
茅盾《子夜》七:“他機械地運動著他的刀叉。”
7.猶施展。
《西遊記》第三二回:“隻看你騰那乖巧,運動神機,仔細保你師父;假若怠慢了些兒,西天路莫想去得。”
《古今小說·張道陵七試趙昇》:“鬼帥空施伎倆,魔王枉逞英雄,誰知大道有神通,一片精神運動。”
8.發動;動員。
陳少白《興中會革命史要》:“其時臺灣割給日本未久,日本政府恐中國人運動臺灣人反對他,所以檢查中國人進口,非常苛刻。”
蔡元培《貧兒院與貧兒教育的關係》:“現在還沒有這種組織,運動別人,別人也不肯信。”
魯迅《集外集·<奔流>編校後記》:“說到那一封信,我的運動達夫先生一並譯出,實在也不隻一次了。”
9.指體育活動。
冰心《超人·離家的一年》:“他運動過度,玩足球傷了踝骨,臥了幾天,心裏很不好過。”
秦牧《長街燈語·生命在於運動》:“讓我們大家都來記住這句話:生命在於運動。”
《新華月報》1952年第7期:“發展體育運動,增強人民體質。”
10.軍事用語。移動前進。
劉白羽《平明小劄·啟明星》:“炮兵不敢再發射,不知我們的人運動到哪裏了。”
茹誌鵑《百合花》:“我們十多副擔架擠在一個小巷子裏,準備往前運動。”
孫紹鈞《“向我開炮”》:“兩個排敵人,從二號、四號目標,分四路向我運動上來,請開炮!”
11.指政治、文化、生產等方面有組織、有目的而規模聲勢較大的群眾性活動。
梁啟超《清代學術概論》一:“凡時代思潮,無不由‘繼續的群眾運動’而成。”
賈植芳《更下》:“他也不是正牌軍人,起先和我在北平一齊幹過學生運動的。”
柳青《創業史》第一部第十一章:“增福兄弟!自從運動一來,你兄弟忙得日夜不著家邊。”
孫犁《秀露集·克明<荷燈記>序》:“背著這個黑鍋,經過一九六六年以來的運動,其遭遇的艱辛,是可以想象的。”
12.哲學範疇。物質的存在形式及其固有屬性。它包括宇宙間所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,從簡單的位置變動到複雜的人類思維。
毛澤東《矛盾論》二:“矛盾是簡單的運動形式(例如機械性的運動)的基礎,更是複雜的運動形式的基礎。”
艾思奇《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》第二章二:“辯證唯物主義認為,運動是物質的不可分離的根本屬性,物質的任何一種形態都處於運動中,運動是物質存在最根本的形式。”
巴金《沈落》:“好像一切的運動已經停止,這個世界已陷入靜止的狀態,它的末日就快來了。”
阅读:137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