供
供字的筆畫:8畫;
I
gōng
ㄍㄨㄥ
〔《廣韻》九容切,平鍾,見。〕
1.供給;供應。
《書·費誓》:“峙乃楨榦,甲戌,我惟築,無敢不供。”
《韓非子·解老》:“凡馬之所以大用者,外供甲兵,而內給淫奢也。”
《晉書·何劭傳》:“食必盡四方珍異,一日之供以錢二萬為限。”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四:“﹝婦人﹞苦央主人家,說:‘賒了吃時,隻等家主回來算還。’主人辭不得,一日供他兩番,而今多了,也供不起了。”徐特立《讓革命的紅旗世代相傳》:“靠父親和哥哥兩個人勞動,才供我讀了幾年蒙館。”
2.通“恭”。
《孔子家語·入官》:“故南面臨官,貴而不驕,富而能供。”
王肅註:“供宜為恭,古恭字也。”
II
gòng
ㄍㄨㄥˋ
〔《廣韻》居用切,去用,見。〕
1.侍奉;伺候。
《逸周書·謚法》:“敬事供上曰恭。”
孔晁註:“供,奉也。”
唐閻選《再生記·顏畿》:“得病……不能言語,十餘年,家人疲於供護。”
2.設置;安放。
宋蘇軾《杭州故人信至齊安》詩:“相期結書社,未怕供詩帳。”
劉心武《寫在水仙花旁》:“現在這朵已近乾萎的一球水仙,便供在書桌之上。”參見“供帳”。
3.指擺設著的供人賞玩的物品。如:文房清供。
4.執役,任職。
5.奉獻,進獻。
《後漢書·皇後紀上·和熹鄧皇後》:“凡供薦新味,多非其節……味無所至而夭折生長,豈所以順時育物乎!”參見“供進”。
6.祭祀,奉祀。
《後漢書·禮儀誌上》:“正月上丁,祠南郊。禮畢,次北郊,明堂,高廟,世祖廟,謂之五供。”
《隋書·音樂誌下》“俎入歌辭”:“祭本用初,祀由功舉。駿奔鹹會,供神有序。”
7.陳列佛像、神主、牌位等以備祭祀。
明劉若愚《酌中誌·內府衙門職掌》:“凡司禮監掌印、秉筆、隨堂故後,各有牌位,送外經廠供安。”
丁玲《母親》一:“中間正正的紮了一座靈屋,供著牌位和畫像,列著祭品和香燭。”
8.祭品,供物。祭祀時奉獻的物品。
《紅樓夢》第七七回:“當下因八月十五各廟內上供去,皆有各廟內的尼姑來送供尖。”
水華等電影劇本《白毛女》:“白毛仙姑初一、十五下凡參供,常下凡啦,有人在大山裏都遇見過呀!”如:蜜供、果供。
9.受審者陳述、交代案情。
宋陳襄《州縣提綱·面審所供》:“吏輩責供,多不足憑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二二回:“唐牛兒供道:‘小人並不知前後。’”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局詐》:“司馬怒,執下廷尉。始供其引見者之姓名。”
李劼人《死水微瀾》第六部分一:“若不是供出來,還要上夾棍、跪擡盒、站吊龍哩!”
10.指受審者交代的話。如:口供。參見“供詞”。
11.佛家語。禮佛儀式。
《魏書·釋老誌》:“高祖於永寧寺設太法供,度良家男女為僧尼者百有餘人。”
12.佛家語。施捨給僧尼的錢財或飲食。
唐黃滔《龜洋靈感禪院東塔和尚碑》:“院落則不營而峻,供捨則不化而來。”
宋蘇轍《遊廬山山陽七詠·歸宗寺》:“佛宇爭推一山甲,僧廚坐待十方供。”
《西遊記》第四七回:“三藏拱身,謝了齋供。”
阅读:141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