晻
晻字的筆畫:12畫;
I
àn
ㄢˋ
〔《集韻》烏紺切,去勘,影。〕
同“暗”。
1.昏暗。
《漢書·韋賢傳》:“今子獨壞容貌,蒙恥辱,為狂癡,光曜晻而不宣。”
《漢書·五行誌下之下》:“大風起,天無雲,日光晻。”
顏師古註:“晻與闇同。”
《資治通鑒·漢元帝永光二年》:“陰變則靜者動,陽變則明者晻。”
胡三省註:“明者晻,謂日食也。”
2.昏聵,糊塗。
《荀子·君道》:“故人主無便嬖左右足信者謂之闇,無卿相輔佐足任者謂之獨,所使於四鄰非其人者謂之孤,孤獨而晻謂之危。”
《漢書·元帝紀》:“今朕晻於王道,夙夜憂勞,不通其理。”
顏師古註:“晻,讀與暗同。”
II
·n
ㄢˇ
〔《廣韻》烏感切,上感,影。〕
1.陰暗貌。參見“晻藹”、“晻濭”。
2.盛貌。參見“晻曖”。
3.抑鬱貌。參見“晻晻”。
III
y·n
〡ㄢˇ
〔《廣韻》衣儉切,上琰,影。〕
1.日無光。參見“晻晻”。
2.迅速;突然。
《文選·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》:“率乎直指,晻乎反鄉。”
郭璞註:“忽然疾歸貌。”
3.通“渰”。雲起;陰雨。
《呂氏春秋·務本》:“《詩》雲:‘有晻淒淒,興雲祁祁。’”高誘註:“晻,陰雨也。”今本《詩·小雅·大田》作“有渰淒淒”。
毛傳:“渰,雲興貌。”
清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·謙部》:“晻,假借為渰。”
4.通“奄”。重叠;覆蓋。
《文選·左思〈吳都賦〉》:“攢柯挐莖,重葩晻葉。”
李善註:“晻,重也。”
劉良註:“花葉重叠以相掩覆也。”
阅读:106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