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主之誼
【成語】:地主之誼
【拼音】:dì zhǔ zhī yì
【解釋】:地主:當地的主人;誼:義務。住在本地的人對外地客人的招待義務。
【出處】:《左傳·哀公十二年》:“子服景伯謂子財曰:‘夫諸侯之會,事既畢矣,侯伯致禮,地主歸餼,以相辭也。’”
【示例】:晚生得蒙青目,一日~也不曾盡得,如何便要去? ★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十二回
【近義詞】:東道之誼
【反義詞】:
【英文】:do the duties of the host
《左傳·哀公十二年》:“子服景伯謂子貢曰:‘夫諸侯之會,事既畢矣,侯伯致禮,地主歸餼,以相辭也。’”杜預註:“侯伯致禮以禮賓也。地主,所會主人也。餼,生物。”
孔穎達疏:“致禮禮賓,當謂有以禮之,或設飲食與之宴也。”後因以“地主之誼”謂當地的主人對來客接待的禮節和飲食饋贈等情誼。
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二回:“晚生得蒙青目,一日地主之誼也不曾盡得,如何便要去?”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三八回:“你二位來了,我還不曾稍盡地主之誼,卻反擾了你二位幾遭。”
楊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三章:“不要緊,今晚可以在敝村住一晚,我們可以代張先生盡盡地主之誼。”亦作“地主之儀”。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三仙》:“未修地主之儀,忽叨盛饌,於理不當。茅茨不遠,可便下榻。”
阅读:178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