繩愆糾謬
【成語】:繩愆糾謬
【拼音】:shéng qiān jiū miù
【解釋】:繩:糾正;愆:過失;謬:錯誤。指糾正過失。
【出處】:《書·冏命》:“惟予一人無良,實賴左右前後有位之士,匡其不及,繩愆糾謬,格其非心,俾克紹先烈。”
【示例】:~,臣道為先;罰罪賞功,乾綱不替。 ★明·王世貞《鳴鳳記》第四十一出
【近義詞】:繩愆糾繆、繩愆糾違
【反義詞】: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定語;指舉發過失,糾正錯誤
(繩愆糾謬,繩愆糾謬)
謂舉發過失,糾正錯誤。
孔穎達疏:“木不正者,以繩正之,繩謂彈正,糾謂發舉,有愆過則彈正之,有錯謬則發舉之。”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奏啟》:“昔周之太僕,繩愆糾謬。”亦作“繩愆糾繆”、“繩愆糾違”。
《資治通鑒·唐太宗貞觀十二年》:“上曰:‘貞觀之前,從朕經營天下,玄齡之功也。
貞觀以來,繩愆糾繆,魏徵之功也。’”
《續資治通鑒·宋真宗景德二年》:“中丞之職,非徒繩愆糾違,亦當顧國家大體。”
阅读:148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