殊
殊字的筆畫:10畫;
shū
ㄕㄨ
〔《廣韻》市朱切,平虞,禪。〕
1.死亡。
《管子·入國》:“不耐自生者,上收而養之疾,官而衣食之,殊身而後止。”
王念孫《讀書雜誌·管子九》:“《說文》:‘殊,死也。’猶言歿身而後止也。”
《史記·淮南衡山列傳》:“太子即自剄,不殊。”
裴駰集解引晉灼曰:“不殊,不死。”
清曾國藩《錢塘丁烈婦墓表》:“遂自投水,賊追救之,不殊;凡三溺乃絕。”
2.斷絕;離絕。
《左傳·昭公二十三年》:“武城人塞其前,斷其後之木而弗殊。”
林堯叟註:“殊,絕也。”
《漢書·宣帝紀》:“蓋聞象有罪而舜封之,骨肉之親粲而不殊。”
顏師古註:“殊,絕也,當明於仁恩不離絕也。”
3.區分,區別。
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法家不別親疏,不殊貴賤,一斷於法。”
晉袁宏《後漢紀·安帝紀下》:“別親疏,殊適庶,尊國體,重繼嗣,防淫篡,絕姦謀,百王不易之道。”
4.差異;不同。
《易·繫辭下》:“天下同歸而殊塗。”
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富歲子弟多賴,兇歲子弟多暴,非天之降才爾殊也,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。”
漢桓寬《鹽鐵論·國疾》:“世殊而事異。”
毛澤東《水調歌頭·遊泳》詞:“神女應無恙,當驚世界殊。”
5.超過。
漢荀悅《漢紀·昭帝紀》:“情過於義,私多於公,制度殊限,政令失常,是為危主。”
《後漢書·梁竦傳》:“母氏年殊七十。”
李賢註:“殊,猶過也。”
6.特出;卓越。
《樂府詩集·相和歌辭三·古辭〈陌上桑〉》:“坐中數千人,皆言夫婿殊。”
《後漢書·荀彧傳》:“謀殊功異,臣所不及。”
清姚鼐《觀飛來峰》詩:“俯視群山卑,乃知所立殊。”
7.副詞。甚,極。
《戰國策·趙策四》:“老臣今者殊不欲食,乃自強步,日三四裏,少益耆食,和於身也。”
《老殘遊記》第六回:“又見許多麻雀兒,躲在屋簷底下,也把頭縮著,其饑餓之狀,殊覺可憫。”
8.副詞。猶,尚。
南朝宋謝靈運《南樓中望所遲客》詩:“園景早已滿,佳人殊未適。”
唐杜甫《陪鄭公秋晚北池臨眺》詩:“嚴城殊未掩,清宴已知終。”
宋沈遼《臥龍雪》詩:“錯落臥龍雪,近春殊未消。”
9.副詞。竟,竟然。
漢徐幹《情思》詩:“君行殊不返,我飾為誰榮。”
《北史·魏趙郡王幹傳》:“憑等諫,幹殊不納。”
宋張淏《雲谷雜記》卷一:“諸公見零陵香有蕙草之名,故斷然以蕙為零陵香,殊不知《本草》中又自別有蕙實一種。”
阅读:243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