鷸蚌相持, 漁人得利
(鷸蚌相持,漁人得利,鷸蚌相持,漁人得利)
《戰國策·燕策二》:“趙且伐燕,蘇代為燕謂惠王曰:‘今者臣來,過易水,蚌方出曝,而鷸啄其肉,蚌合而拑其喙。鷸曰:“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”蚌亦謂鷸曰:“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鷸。”兩者不肯相捨,漁者得而並禽之。今趙且伐燕,燕趙久相支,以弊大眾,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。’”後遂以“鷸蚌相持,漁人得利”比喻雙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。
《古今小說·滕大尹鬼斷家私》:“這正叫做‘鷸蚌相持,漁人得利’。若是倪善繼存心忠厚,兄弟和睦,肯將家私平等分析,這千兩黃金,弟兄大家該五百兩,怎到得滕大尹之手?”
《明史·外國傳五·占城》:“王能保境息民,則福可長享;如必驅兵苦戰,勝負不可知,而鷸蚌相持,漁人得利,他日悔之,不亦晚乎。”
毛澤東《質問國民黨》:“你們不應該打邊區,你們不可以打邊區。‘鷸蚌相持,漁人得利’,‘螳螂捕蟬,黃雀在後’,這兩個故事,是有道理的。”
阅读:116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