毀家紓難

ok8.org > 成語大全 > 毀家紓難

【成語】:毀家紓難

【拼音】:huǐ jiā shū nàn

【解釋】:毀:破壞,毀壞;紓:緩和,解除。捐獻有家產,幫助國家減輕困難

【出處】:《左傳·莊公三十年》:“鬥穀於菟令尹,自毀其家以紓楚國之難。”

【示例】:某等從眾誌,~,興復宋室。 ★清·吳趼人《痛史》第二十五回

【近義詞】:精忠報國、舍身為國

【反義詞】:損公肥私、自私自利
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賓語;指大公無私

【成語故事】:公元前665年,楚國令尹子元率軍攻打鄭國,撤軍後就住在王宮,意欲霸占已死楚文王的妻子。楚國的大臣用計除掉子元,讓鬥谷於菟擔任令尹。鬥谷於菟看到國家貧弱,就把自己的家產全部拿出來救助國家

(毀家紓難,毀家紓難)

語出《左傳·莊公三十年》:“鬥穀於菟令尹,自毀其家,以紓楚國之難。”

杜預註:“毀,滅;紓,緩也。”後以“毀家紓難”稱不惜捐棄家產、解救國難的行為。

《宋史·度宗紀》:“容臣歸省偏親,誓當趨事赴功,毀家紓難,以贖門戶之愆。”

郭孝成《民國團體之組織》:“昔蔔式輸財助邊,子文毀家紓難,卒達其望治之目的。”亦作“毀家紓國”。

《晉書·石苞傳》:“今司徒位當其任,乃心王事,有毀家紓國,乾乾匪躬之誌。”

清錢謙益《清文華殿中書房事大理寺右寺副汪鑣授儒林郎制》:“夫毀家紓國,大臣有事急病讓夷,君子之所貴。”

阅读:1712

●毀家紓難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