笪
笪字的筆畫:11畫;
I
dá
ㄉㄚˊ
〔《廣韻》當割切,入曷,端。〕
1.粗竹席。
唐李匡乂《資暇集》卷下:“粗籧篨,因江東呼為笪,今京洛皆呼為竹笪。”
宋沈括《夢溪筆談·雜誌一》:“蓋屋皆以板為笪,上以方磚甃之,然後布瓦。”
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五四回:“西門慶道:也罷,就是那笪也好。”
2.拉船的竹索。
宋周密《齊東野語·舟人稱謂有據》:“百丈者,牽船篾,內地謂之‘笪’。”
3.帽沿四旁冒出的部分。
宋王讜《唐語林·補遺一》:“汝南王璡……每隨遊幸,常戴呀絹帽打曲,上摘紅槿花一朵,置於帽上笪處,二物皆極滑,久之方安。”
4.姓。
宋代有笪深。
II
dàn
ㄉㄢˋ
〔《廣韻》得按切,去翰,端。〕
〔《廣韻》多旱切,上旱,端。〕
鞭打。
清錢坫《說文斠詮》:“笪,聲義撻同。”參見“笪笞”。
阅读:128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