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過

簡體過字的筆畫:6畫;繁體過字筆畫:11畫。

(過,過)

I

guò

ㄍㄨㄛˋ

〔《廣韻》古臥切,去過,見。〕

〔《廣韻》古禾切,平戈,見。〕

1.經過。

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子擊磬於衛,有荷蕢而過孔氏門者。”

唐杜甫《送蔡希魯都尉》詩:“身輕一鳥過,槍急萬人呼。”

清湯春生《夏閨晚景瑣說》:“頃之月色由廊而度畫欄,過間階,漸至窗下。”

2.渡過。

《書·禹貢》:“北過降水,至於大陸。”

唐司空圖《二十四詩品·自然》:“幽人空山,過水采蘋。”

毛澤東《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》詩:“鍾山風雨起蒼黃,百萬雄師過大江。”

3.過去。

三國魏曹操《精列》詩:“年之暮奈何,時過時來微。”

北齊劉晝《新論·貴速》:“若事過而後知,則與無智者齊矣。”

唐杜甫《阻雨不得歸瀼西甘林》詩:“三伏適已過,驕陽化為霖。”

巴金《探索集·懷念烈文》:“這以後又過了兩個月,在上海出版的十三種期刊,被國民黨政府用一紙禁令同時查封了。”

4.婉詞。過世;去世。

三國魏曹植《贈白馬王彪》詩之五:“存者忽復過,亡沒身自衰。”
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二三回:“又問道:‘不知伯母是幾時過的?’伯父道:‘明天就是頭七了。’”丁玲《母親》二:“現在媽過了,家裏也冷清,事情又多,我又沒經過陣兒仗兒,得姑媽們長住在家裏才熱鬧呢。”

5.傳遞。

唐王建《宮詞》之七:“天子下簾親考試,宮人手裏過茶湯。”參見“過書”。

6.幫助咽下;和著吃。

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五四回:“吳典恩又接手斟一大碗酒來了,慌得那伯爵了不的,嚷道:‘不好了,嘔出來了,拿些小菜我過過便好。’”參見“過飯”。

7.沖刷,漂洗。

清陳確《吳朱萸》:“去其蒂,以清水浸之,過出灰氣,撒鹽少許,俟作羹時研用。”

《紅樓夢》第五一回:“然後纔向茶桶上取了茶碗,先用溫水過了,向暖壺中倒了半碗茶,遞給寶玉吃了。”

8.超過,超越。

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子曰:由也好勇過我,無所取材。”

元耶律楚材《過天德和王輔之》之二:“唾手要荒歸一統,漢唐鴻業未能過。”

9.過分;太甚。

《論語·先進》:“子貢問:‘師與商也孰賢?’子曰:‘師也過,商也不及。’”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論說》:“過悅必偽,故舜驚讒說。”

宋蘇軾《上神宗皇帝書》:“臣始讀此書,疑其太過。”

明馮夢龍《新灌園·迎後登車》:“雖是家法,也覺太過了些。”

柳青《銅墻鐵壁》第十六章:“幾個胡匪兵都同情班長,說排長太過了。”

10.極;非常。

《晉書·張華傳》:“園中茅積下得一白魚,質狀殊常,以作鮓,過美,故以相獻。”
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德行》:“謝奕作剡令,有一老翁犯法,謝以醇酒罰之,乃至過醉而猶未已。”

北魏楊衒之《洛陽伽藍記·凝玄寺》:“時隴西李元謙樂雙聲語,常經文遠宅前過,見其門閥華美,乃曰:‘是誰第宅?過佳!’”

11.來訪;前往拜訪。

《詩·召南·江有汜》:“子之歸,不我過。”

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:“臣有客在市屠中,願枉車騎過之。”

宋陸遊《老學庵筆記》卷七:“仲殊長老,東坡為作《安州老人食蜜歌》者,一日與數客過之。”

12.交往,相處。

唐韓愈《長安交遊者一首贈孟郊》:“親朋相過時,亦各有以娛。”
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七:“三人就像一家兄弟一般,極是過得好,相約了同在學中一個齋舍裏讀書。”

清方文《石臼湖訪邢孟貞》詩之二:“晨夕樂相過,知君無棄予。”

13.交談。

老舍《柳家大院》:“他就是這麽個人--和‘文明’,人要是過兩句話,替別人吹幾句,臉上立刻能紅堂堂的。”
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四六:“他曉得,假若他和祖父過一句話,他便再也邁不開步。”

14.到達;前往。

漢張仲景《金匱要略·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》:“熱之所過,血為之凝滯。”

唐韓愈《過襄城》詩:“郾城辭罷過襄城,潁水嵩山刮眼明。”

明馮夢龍《夢磊記·翁婿敘情》:“甥女見勢頭不好,一時間不知逃過那裏去了。”

沈從文《泥塗》:“禿頭七叔正在運東西過花園新找的那住處去。”

15.過失;錯誤。

《書·大禹謨》:“宥過無大,刑故無小。”
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治家》:“笞怒廢於家,則豎子之過立見。”

宋司馬光《駕部員外郎司馬府君墓誌銘》:“子孫僕役有過,徐訓諭之,不輕辱罵。”

清黃宗羲《子劉子行狀下》:“有過,非過也。過而不改,是謂過矣。”

沈從文《蜜柑》:“我們沒有朋友在此是師母的過。”

16.失去。

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夫天地之氣,不失其序;若過其序,民亂之也。”

韋昭註:“過,失也。”

17.怪罪,責難。

《晏子春秋·問上二六》:“百官節適,關市省征,陂澤不禁,冤報者過,留獄者請焉。”

《楚辭·九章·惜往日》:“信讒諛之混濁兮,盛氣誌而過之。”

《史記·張釋之馮唐列傳》:“用王生計,卒見謝,景帝不過也。”

18.轉移。

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作菹藏生菜法》:“先取四月白酒糟,鹽和,藏之。數日,又過著大酒糟中。”

宋王十朋《釣臺三絕》之三:“又吟處士清新句,蟬拽殘聲過別枝。”

清沈曰霖《晉人麈·異聞·捏骨相》:“見油簍微破,懼其溢也,別以他簍過之。”

19.傳染。

《紅樓夢》第五二回:“老媽媽們已經說過,不叫他在這屋裏,怕過了病氣。”

清吳熾昌《客窗閑話·烏蛇已癩》:“凡幼女,皆薀癩毒,故及笄,須有人過癩去,方可配婚。”參見“過人”。

20.度過;過活。

唐韓偓《寒食日重遊李氏園亭有感》詩:“料得他鄉過佳節,亦應懷抱暗淒然。”

明馮夢龍《新灌園·計遣反間》:“隨著你真兒假兒青青白白的汙,總叫他君兒相兒疑疑惑惑的過。”

巴金《春》一:“可憐鳴鳳,她在這兒過的大半是苦日子。”

21.繼入、贅入或嫁入。參見“過房”、“過門”。

22.方言。指母豬生小豬。

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回:“嚴貢生家一口才過下來的小豬,走到他家去,他慌送回嚴家。”

23.方言。緣故。

孫犁《白洋澱紀事·光榮》:“‘他沒有信來,是離家遠的過。’婆婆說。”

梁斌《紅旗譜》五十:“媽媽說:‘萍兒!不想吃點什麽?’嚴萍說:‘不想吃。’‘病了嗎?’‘夏天的過……媽媽,給我蓋上。’”原註:“夏天的過--因為夏天的緣故。”

24.量詞。遍,次。

《素問·王版論要》:“八風四時之勝,終而復始,逆行一過,不復可數。”

王冰註:“過,謂遍也。”

晉陸雲《與兄平原書》:“前後讀兄文一再過,便上口語。”

宋洪邁《夷堅甲誌·夢藥方》:“視壁間有韻語藥方一紙,讀之數過。”
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小謝》:“因教之讀,穎悟非常,指示一過,無再問者。”

魯迅《華蓋集續編·馬上支日記(七月六日)》:“今年又記得起來,翻檢一過,疑難之處很不少。”

25.用在動詞加“不”或“得”的後面,表示勝過或通過的意思。
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六:“小人在陽間與他爭訟不過,得到東嶽大王處告這狀的。”
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七回:“他既然滿口的講禮,你我便合他講禮,等他講不過禮去,再給他個利害不遲。”滬劇《羅漢錢》第二幕第一場:“張家莊姑娘雖然多,啥人和他比得過?”

26.用在動詞後,表示完畢。

元關漢卿《謝天香》第三摺:“到早起過洗面水,到晚來又索鋪床叠被。”

《紅樓夢》第十一回:“賈珍同一家子的弟兄子侄喫過了晚飯,方大家散了。”

巴金《春》十九:“淑英的母親張氏到下午才來,她和兩個弟婦王氏、沈氏同來,道過喜以後她們就留在這裏打牌。”

27.用在動詞後,表示某種行為或變化曾經發生,但並未繼續到現在。

茅盾《子夜》十一:“劉玉英是一個聰明的女子,十七歲前讀過幾年書。”

夏丏尊葉聖陶《文心》三十:“韓愈的《原道》,我未入中學時父親已教我讀過。”

《小說選刊》1981年第6期:“爹在農業社時,當過幾年監察主任。”

II

guō

ㄍㄨㄛ

〔《廣韻》古禾切,平戈,見。〕

1.澗名。

《詩·大雅·公劉》:“夾其皇澗,溯其過澗。”

毛傳:“過,澗名也。”

2.古國名。在今山東省萊州市西北近海處。

《左傳·襄公四年》:“處澆於過,處豷於戈。”

杜預註:“過,國名,東萊掖縣北有過鄉。”

3.姓。

漢有過晏。見《後漢書·劉陶傳》。

III

huò

ㄏㄨㄛˋ

〔《集韻》戶果切,上果,匣。〕

1.車的盛膏器。

《史記·孟子荀卿列傳》:“談天衍,雕龍奭,炙轂過髡。”

裴駰集解引漢劉向《別錄》:“‘過’字作‘輠’。輠者,車之盛膏器也。”

司馬貞索隱:“轂即車轂,過為潤轂之物。”

清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春秋名字解詁下》“魯孔穿字子高”:“今人車旁懸小油瓶而置毛帚於其中,時出其油以潤轂口,大穿小穿皆潤之,謂之膏車是矣。”

2.通“禍”。災禍。

《周禮·天官·太宰》:“八曰誅,以馭其過。”

俞樾《群經平議·周官一》:“此過字當讀為禍,古禍、過通用。

《漢書·公孫宏傳》:‘諸常與宏有隙,雖陽與善,後竟報其過。’《史記》作‘禍’是其證也。”

馬王堆漢墓帛書《戰國縱橫家書·謂燕王章》:“夫一齊之強,燕猶弗能支,今以三齊臨燕,其過必大。”

阅读:4876

●過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