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點

簡體點字的筆畫:9畫;繁體點字筆畫:17畫。

(點,點)

I

di·n

ㄉ〡ㄢˇ

〔《廣韻》多忝切,上忝,端。〕

1.小黑點。亦指小的痕跡。

《晉書·文苑傳·袁宏》:“如彼白珪,質無塵點。”

唐段成式《酉陽雜俎·黥》:“今婦人面飾用花子,起自昭容上官氏所製,以掩點跡。”

清王士禛《唐子畏羲皇上人放鷴圖》:“鷴飛漸遠看漸微,青天一點餘殘雪。”

2.辱;汙。

《文選·司馬遷〈報任少卿書〉》:“適足以見笑而自點耳。”

李善註:“點,辱也。”

南朝梁沈約《奏彈王源》:“點世塵家,將被比屋。”

宋曾鞏《東津歸催吳秀才寄酒》詩:“欣然與客到西岸,衣幘不避塵泥點。”

3.塗抹、滅去。

《爾雅·釋器》:“滅謂之點。”

郭璞註:“以筆滅字為點。”

《後漢書·文苑傳下·禰衡》:“衡覽筆而作,文無加點,辭采甚麗。”

清阮葵生《茶餘客話·考試塗乙》:“禰正平文不加點。點,塗也。”

4.漢字的一種筆畫。即“丿”。

晉王羲之《題〈衛夫人筆陣圖〉後》:“每作一字,須有點處,且作餘字總竟,然後安點。”

唐皎然《周長史昉畫毗沙門天王歌》:“茍能下筆合神造,誤點一點亦為道。”

5.加點斷句。
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文學》:“其餘眾篇,或定點文句而已。”

《宋史·儒林傳八·何基》:“凡所讀無不加標點。”

郭沫若《我的學生時代》:“一長串的人名字點不斷時,最感覺頭痛。”

6.點綴。

三國魏何晏《景福殿賦》:“點以銀黃,爍以瑯玕。”

唐陳子昂《綵樹歌》:“狀瑤臺之微月,點巫山之朝雲。”

宋劉克莊《鵲橋仙·戊戌生朝》詞:“玄花生眼,新霜點鬢。”

7.中;著。

8.加點標明。

晉郭氏《玄中記》:“今時小兒之衣不欲夜露者,為此物愛以血點其衣為誌,即取小兒也。”

唐崔令欽《教坊記》:“凡欲出戲,所司生進曲名,上以墨點者即舞,不點者即否。”

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一回:“蔔老爹接紙在手,看見一張花邊批文,上寫著許多人的名字,都用硃筆點了,一單共有三十四五個人。”

9.評論。參見“嗤點”、“指點”。

10.液體小滴。

《法華經·化城喻品》:“假使有人磨以為墨,過於東方千國土,乃下一點,大如微塵;又過千國土,復下一點,如是展轉,盡地種墨。”

宋陸遊《雨中作》詩:“風聲如翻濤,雨點如撒菽。”

《全元散曲·紅繡鞋》:“雨聲兒添悽慘,淚點兒助長籲。”

11.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。一夜分五更,一更分五點。

唐杜甫《至日遣興奉寄北省舊閣老兩院故人》詩之一:“去歲茲辰捧玉床,五更三點入鵷行。”

宋程大昌《演繁露·更點》:“點者,則以下漏滴水為名,每一更又分為五點也……五夜又分二十五點,每點又擊點以記。”

《元史·刑法誌三》:“諸夜禁,一更三點,鐘聲絕,禁人行。五更三點,鐘聲動,聽人行。”

12.現代計時單位。一晝夜分為二十四點。
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三四回:“取出表一看,已經十二點半了。”

郭小川《平爐王出鋼記》詩:“正當二十點二十五分鐘,喇叭大吼汽笛打起鳴。”

13.滴註,下落。

南朝梁簡文帝《七勵》:“露點飴蜜,溜泓澄於玉掌。”

唐岑參《西掖省即事》詩:“西掖重雲開曙暉,北山疏雨點朝衣。”

宋劉過《水調歌頭》詞:“隻怕春光歸去,片片點蒼苔。”

14.檢驗;查點。

唐王建《送衣曲》:“舊來十月初點衣,與郎著向營中集。”

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一回:“知縣看了賞鑒,隨叫兩個原差到他下處取了行李來,當堂查點。”徐遲《大場的一夜》:“每輛車點過人數,便各人在田野中分散。”

15.指點;啟示。

唐王昌齡《箜篌引》:“黃旗一點兵馬收,亂殺胡人積如丘。”

《醒世恒言·吳衙內鄰舟赴約》:“這句話卻點醒了賀小姐。”

《紅樓夢》第三一回:“寶玉聽了,知道是點他前日的話。”

16.徵調。

唐白居易《新豐折臂翁》詩:“無何天寶大征兵,戶有三丁點一丁。”參見“點兵”。

17.蘸。

唐寒山《詩》之二○六:“蒸豚搵蒜醬,炙鴨點椒鹽。”

明謝肇淛《五雜俎·物部二》:“其油如醬,可以點肉。”

18.樂器名。一種懸空敲擊的樂器。形如小銅鼓,中間隆起,兩邊有孔繫繩。用於報時,或用於合樂,擊之以顯節拍。

唐溫庭筠《菩薩蠻》詞:“春恨正關情,畫樓殘點聲。”參見“點子”。

19.樂器名。一種特製響器,兩端作雲狀,名為雲板,也稱點。舊時邸宅、官署以擊點為集眾報事的信號。

《黃繡球》第四回:“果然一些時,聽見傳點發梆,又一些時,三梆升堂。”參見“傳點”。

20.節奏,節拍。

南唐李煜《浣溪沙》詞:“紅錦地衣隨步皺,佳人舞點金釵溜。”

清蒲松齡《增補幸雲曲》第十六回:“我打的不是板,你彈的也沒有點。”

21.燃點。

唐皮日休《釣侶二章》詩之二:“煙浪濺篷寒不睡,更將枯蚌點漁燈。”

宋梅堯臣《戲答持燭之句依韻和永叔》:“但點紗籠續清夜,西園遊興古何窮。”

《金瓶梅詞話》第八五回:“點根香怕出煙兒,放把火倒也罷了。”

聞一多《紅燭》:“是誰點的火--點著靈魂。”

22.點化。

唐呂巖《寄白龍洞劉道人》詩:“競向山中尋草藥,伏鉛制汞點丹陽。”

宋何薳《春渚紀聞·序丹竈》:“自三茅君以丹陽歲歉,死者盈道,因取丹頭點銀成金,化鐵為銀以救饑人,故後人以煆粉點銅者,名其法曰丹陽。”

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十八:“吾有‘九還丹’,可以點鉛汞為黃金。”

23.圍棋術語。點眼。

宋徐鉉《圍棋義例》:“點,破也。”又:“聚,集也。凡棋有未全眼者,則反聚而點之。”

宋張儗《棋經·名數》:“夫奕者,凡下一子,皆有定名……有立、有捺、有點。”
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二:“蓋圍棋三十二法,皆有定名……有立、有捺、有點。”

24.沖;泡。

《京本通俗小說·碾玉觀音》:“虞候即時來他家對門一個茶坊裏坐定,婆婆把茶點來。”

元白樸《梧桐雨》第二摺:“酒註嫩鵝黃,茶點鷓鴣斑。”

《警世通言·俞仲舉題詩遇上皇》:“俞良分付:點兩個椒茶來。”

25.委放;選授。

元劉致《端正好·上高監司》套曲:“廉能州吏從新點,貪濫軍官合減除。”

明湯顯祖《南柯記·錄攝》:“奉令旨,駙馬淳於棼有點。”

《紅樓夢》第二回:“聞得今年鹽政點的是林如海。”

《清朝野史大觀·清人逸事·袁爽秋》:“薛慰農之夫人親相之,並閱二人文,謂楊廷甫必可點翰林,袁爽秋不過進士而已。”

26.糕餅類小食、點心。

明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·滇遊日記九》:“寶藏先以點餉余,與余周歷峰前。”

清徐士鑾《宋艷·奇異》:“喚侍童進點,素膳三品,甘芳精好。”

27.猶踮。

《古今小說·金玉奴棒打薄情郎》:“七、八個老嫗、丫鬟,扯耳朵,拽肐膊,好似六賊戲彌陀一般,腳不點地,擁到新人面前。”

碧野《沒有花的春天》第四章:“老太婆嚇得點著後腳跟遠遠地跑了開去。”

28.一觸即離。

茅盾《子夜》十八:“他拿起槳來在河灘的樹根上輕輕一點,那小船就又在水中央緩緩地淌著。”

周而復《上海的早晨》第四部十二:“江菊霞舉起胳臂,用右手食指點了馮永祥一下。”參見“點水”。

29.事物的方面或部分。

曹禺《日出》第一幕:“我今天看了你一夜晚,就剛才這一點還像從前的你。”

周立波《暴風驟雨》第一部十一:“韓長脖名聲不好,是個屯溜子,這點白嫂子知道。”

30.上下略微擺動。

巴金《春》十一:“醫生頻頻地點著頭。”

楊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五章:“余永澤點著頭,頗有閱歷似的看著道靜的眼睛微笑一下。”參見“點頭”。

31.指定。

老舍《趙子曰》第三:“﹝歐陽天風﹞然後和武端商量著點了酒茶。”參見“點戲”。

32.一定的地點或程度的標誌。

木青《不許收穫的秋天》第四章:“知識青年點兒坐落在鎮河屯西頭。”如:起點;冰點;沸點;據點。

33.印刷上計算活字及字模的大小的單位,約等於0.35毫米。

34.點播;點種。

鮑昌《庚子風雲》第一部第十章:“眼下,當爹的倒要經常聽她的提醒了:‘爹!該點豆子了。’”林斤瀾《轆轤井》上:“畦背兒有點上豌豆的,有種上小夢蔔的。”

35.小數點。如123.4讀作一二三點四或一百二十三點四。

36.幾何學中指沒有長度、寬度、厚度而隻有位置的幾何圖形。兩直線相交處或線段的兩端都是點。

37.量詞。表示物量。

宋蘇軾《洞仙歌》詞:“繡簾開,一點明月窺人。”

元鄭光祖《駐馬聽近·秋閨》套曲:“茂林千點昏鴉噪。”

38.量詞。表示少量或不定量。

唐韓愈《高君仙硯銘》:“稜而宛中,有點墨跡。”

宋蘇軾《洞仙歌》詞:“又莫是東風逐君來,便吹散眉間,一點春皺。”

明李贄《答鄧石陽書》:“塞了一分真空,便是染了一點塵垢。”

魯迅《吶喊·阿Q正傳》:“本村倒不必擔心的;隻要自己夜裏警醒點就是了。”

39.量詞。表示事項。

毛澤東《論十大關係》:“一共講了十點。”

II

duò

ㄉㄨㄛˋ

〔《集韻》丁賀切,去箇,端。〕

草葉敗壞。

《集韻·去箇》:“點,艸葉壞也。”

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種麻》:“麻欲得良田,不用故墟”原註:“故墟亦良,有點葉夭折之患,不任作布也。”

阅读:2050

●點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