庭
庭字的筆畫:9畫;
I
tíng
ㄊ〡ㄥˊ
〔《廣韻》特丁切,平青,定。〕
1.廳堂。
《詩·魏風·伐檀》:“不狩不獵,胡瞻爾庭有縣貆兮?”
《荀子·解蔽》:“曾子曰:‘是其庭可以搏鼠,惡能與我歌矣。’”宋李石《續博物誌》卷二:“昔洛陽北部,有母既生子,病不能自舉,乳求他婦負哺之……子長不識所育,負哺者盜其愛。二母忿,鬥於庭。”
2.堂前地,院子。
《儀禮·燕禮》:“賓入及庭,公降一等揖之。”
《楚辭·劉向〈九嘆·思古〉》:“甘棠枯於豐草兮,藜棘樹於中庭。”
王逸註:“堂下謂之庭。”
唐白居易《晚秋閑居》詩:“秋庭不埽攜藤杖,閒踏梧桐黃葉行。”
宋徐伸《轉調二郎神》詞:“門閉一庭芳景。”
3.官署。
《管子·明法解》:“任官而不責其功,故愚汙之吏在庭。”
《後漢書·馬援傳》:“援奏言西於縣戶有三萬二千,遠界去庭千餘裏,請分為封溪、望海二縣。”
李賢註:“庭,縣庭也。”
《宋史·曾鞏傳》:“授帖於府庭,卻其私謝,以絕左右僥求之弊。”
4.法庭。如:民庭;刑庭。
5.通“廷”。朝廷。
《易·夬》:“揚於王庭。”
《楚辭·大招》:“室家盈庭,爵祿盛隻。”
王逸註:“盈庭,盈滿朝廷。”
唐陳子昂《諫政理書》:“陛下若不以臣而廢言,乞以臣此章與三公九卿賢大夫議之於庭。”
6.通“廷”。朝覲。
《書·周官》:“四征弗庭,綏厥兆民。”
《詩·大雅·常武》:“四方既平,徐方來庭。”
唐康駢《劇談錄·裴晉公天津橋遇老人》:“時淮西不庭已數年矣。”
7.通“廷”。古代稱邊疆少數民族地區。
《後漢書·宋均傳》:“鮮卑擊破北匈奴,而南單於乘此請兵北伐,因欲還歸舊庭。”
唐杜甫《兵車行》:“邊庭流血成海水,武皇開邊意未已。”
《資治通鑒·晉武帝太康元年》:“胡騎自平陽、上黨不三日而至孟津,北地、西河、太原、馮翊、安定、上郡盡為狄庭矣。”
8.指額部中央。參見“庭角”、“天庭”。
9.通“挺”。挺直。
《詩·小雅·大田》:“既庭且碩,曾孫是若。”
毛傳:“庭,直也。”
俞樾《群經平議·毛詩三》:“庭當讀為‘挺’……庭、挺同聲,故得通用。”
10.通“逞”。快心。
《莊子·山木》:“莊周反入,三月不庭。
藺且從而問之,夫子何為頃間甚不庭乎?”王念孫《讀書雜誌餘編·莊子》:“庭當讀為逞。不逞,不快也……逞字古讀若呈,聲與庭相近,故通作庭。”
11.通“亭”。參見“庭午”、“庭障”。
II
tíng
ㄊ〡ㄥˊ
〔《集韻》他定切,去徑,透。〕
見“徑庭”。
阅读:186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