閼
閼字的筆畫是:11畫
簡體閼字的筆畫:11畫;繁體閼字筆畫:16畫。
(閼,閼)
I
è
ㄜˋ
〔《廣韻》烏葛切,入曷,影。〕
1.遏止;抑制。
《列子·楊朱》:“晏平仲問養生於管夷吾,管夷吾曰:‘肆之而已,勿壅勿閼。’”殷敬順釋文:“閼,安葛切,與遏同。”
三國魏嵇康《答〈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〉》:“若於臣子則宜修情貌,未聞舜禹有請君父也;若於身則否,未聞武王閼禱之命也。”
梁啟超《論君政民政相嬗之理》:“未及其世,不能躐之,既及其世,不能閼之。”
李大釗《國情》:“縱懸厲禁以閼之,民亦將進索政權而不顧。”
2.堵塞。
《新唐書·姜師度傳》:“又派洛灌朝邑、河西二縣,閼河以灌通靈陂,收棄地二千頃為上田,置十餘屯。”
3.門扇;閘板。
《漢書·召信臣傳》:“開通溝瀆,起水門提閼凡數十處。”
顏師古註:“閼,所以壅水。”
II
yān
〡ㄢ
〔《廣韻》烏前切,平先,影。〕
〔《廣韻》於乾切,平仙,影。〕
見“閼氏”。
III
yù
ㄩˋ
〔《集韻》依據切,去禦,影。〕
1.見“閼與”。
2.通“淤”。淤泥。
《漢書·溝洫誌》:“渠成而用註填閼之水,溉舄鹵之地四萬餘頃,收皆畝一鍾。”
顏師古註:“閼讀與淤同,音於據反。填閼謂壅泥也。”
IV
yè
〡ㄝˋ
〔《廣韻》於歇切,入月,影。〕
見“單閼”。
阅读:88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