漾
漾字的筆畫:14畫;
I
yàng
〡ㄤˋ
〔《集韻》以兩切,上養,以。〕
亦作“瀁”。
1.水動蕩貌。
南朝宋謝靈運《山居賦》:“引修隄之逶迤,吐泉流之浩漾。”
唐權德輿《奉送韋起居老舅百日假滿歸嵩陽舊居》詩:“舊壑窮杳窱,新潭漾淪漣。”
張天翼《寶葫蘆的秘密》:“水面上漾起了一層層錐形的縐紋。”
2.液體滿而外流。
宋梅堯臣《依韻和歐陽永叔黃河八韻》:“歲時憂漾溢,日夕見奔流。”
元史九敬先《莊周夢》第三摺:“銀臺上吹滅了燈,金杯中漾撒了酒。”
吳組緗《山洪》二七:“這樣嘆說著,感動得眼裏漾著晶瑩的淚。”
3.泛,蕩。
《梁書·文學傳下·謝幾卿》:“漾桂棹於清池,席落英於曾岨。”參見“漾舟”。
4.飄動;晃動。
宋蘇軾《好事近·獻君猷》詞:“明年春水漾桃花,柳岸隘舟楫。”
明陳汝元《金蓮記·郊遇》:“細雨花村漾酒旗,破除萬事是心知。”
周立波《掃盲誌異》:“盡是泥巴的山邊小路上,有個什麽人漾著一閃一閃的手電。”
5.發散。
楊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十五章:“﹝她﹞眉毛畫得又細又彎,輕紗旗袍裹在身上,漾出陣陣濃郁的香水氣來。”
6.拋擲;丟棄。
元馬致遠《青衫淚》第三摺:“我為甚將幾陌黃錢漾在水裏,便死呵也博個團圓到底。”
明高明《琵琶記·書館悲逢》:“沒來由漾卻苦李,再尋甜桃。”
7.方言。指湖泊。
宋周密《癸辛雜識續集·龍負舟》:“湖州土山有富人命數僕駕舟往田所點視塍岸。至漾中(凡水闊之處名曰漾),忽舟若湊淺不能進。”
清魏源《東南七郡水利略敘》:“太湖匯源水之來,湖所不能容者,則亞而為蕩、為漾、為茆、為澱,凡百有奇,如人之有腹乎?”
8.電報中用韻書的韻目二十三漾代二十三,表示二十三日。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辛亥革命·蒙古起義清方檔案》:“應如何復電?請示遵。
懋澄叩,漾印。”
II
yàng
〡ㄤˋ
〔《廣韻》餘亮切,去漾,以。〕
1.古水名。
漢水上流,源出陝西省寧羌縣北嶓冢山。
《書·禹貢》:“嶓冢導漾,東流為漢。”
孔傳:“泉始出山為漾水,東南流為沔水,至漢中東流為漢水。”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漾水》:“漾水出隴西氐道縣嶓冢山,東至武都沮縣為漢水。”
2.水流長。
《文選·王粲〈登樓賦〉》:“路逶迤而脩迥兮,川既漾而濟深。”
李善註引薛綜曰:“漾,長也。”
阅读:126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