燎
燎字的筆畫:16畫;
I
li·o
ㄌ〡ㄠˇ
〔《廣韻》力小切,上小,來。〕
〔《廣韻》力照切,去笑,來。〕
“轑”的被通假字。
1.放火燒田中雜草。
《詩·小雅·正月》:“燎之方揚,寧或滅之。”
鄭玄箋:“火田為燎。”
2.泛指延燒;燒。
《書·盤庚上》:“若火之燎於原,不可向邇。”
晉葛洪《抱樸子·用刑》:“乘沖飆而燎巨野,奮六羽以淩朝霞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回:“﹝和尚﹞拿一把鉛壺,撮了一把苦丁茶葉,倒滿了水,在火上燎的滾熱,送與眾人喫。”
史阜民《十八列火車》:“我燎著一肚子火,飯也不想吃。”
3.烘烤。
宋陸遊《城東逆旅》詩:“店家乞火燎征衣,濕竹生薪不受吹。”
聞捷《海燕》:“太陽又猛又毒,好像一盆炭火燎著我們的脊背。”
4.被火焰燒焦。
《新唐書·李勣傳》:“﹝勣﹞性友愛,其姊病,嘗自為粥而燎其須。”
何永鰲《火焰山上四十天》:“火焰山的脾氣可不小,我的鬍子也給燎了一半哩。”
5.用同“憭”。明白,明瞭。
章炳麟《文學說例》:“《式微》言‘式微式微’,《傳》雲‘式,用也。’‘用微用微’,語難燎矣。”
II
liáo
ㄌ〡ㄠˊ
〔《廣韻》力昭切,平宵,來。〕
1.火炬。
《詩·小雅·庭燎序》:“庭燎,美宣王也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鄭雲:‘在地曰燎,執之曰燭。’又雲:‘樹之門外曰大燭,於內曰庭燎。’”
《資治通鑒·晉成帝鹹康二年》:“趙左校令成公段作庭燎於杠末,高十餘丈,上盤置燎,下盤置人。”
明程敏政《夜渡兩關記》:“寒風暴起,束燎皆滅。”
清惲敬《說仙二》:“今夫火,滅燎而滅之,火之形亡矣,而熱不亡。”
2.燙。參見“燎泡”、“燎漿”。
III
liào
ㄌ〡ㄠˋ
〔《廣韻》力照切,去笑,來。〕
1.照明。
《禮記·雜記上》:“士喪有與天子同者三:其終夜燎,及乘人,專道而行。”
孔穎達疏:“終夜燎謂柩遷之夜須光明,故竟夜燎也。”
唐柳宗元《天對》:“修龍口燎,爰北其首,九陰極冥,厥朔以炳。”
2.古祭名。燒柴祭天。
《逸周書·世俘》:“武王朝至,燎於周。”
《三國誌·魏誌·賈詡傳》“謂詡有良平之奇”裴松之註引晉司馬彪《九州春秋》:“功業已就,天下已順,乃燎於上帝,告以天命。”
《宋史·樂誌五》:“燎、瘞畢,還大次,宮架《乾安之樂》作。”
3.指柴薪。
唐元稹《賽神》詩:“主人不堪命,積燎曾欲燔。”
4.夜獵。參見“燎獵”。
阅读:138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