庇
庇字的筆畫:7畫;
bì
ㄅ〡ˋ
〔《廣韻》必至切,去至,幫。〕
“芘”的被通假字。
1.遮蔽;覆蓋。
《左傳·文公七年》:“葛藟猶能庇其本根。”
唐杜甫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》:“安得廣廈千萬間,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。”
明劉基《郁離子·枸櫞》:“吾無廬,而託是以庇身也。”
2.謂蔽於某物之下。
《墨子·公輸》:“天雨,庇其閭中。”
《齊民要術·檳榔》引晉俞益期《與韓康伯箋》:“步其林則寥朗,庇其蔭則蕭條,信可以長吟,可以遠想矣。”
3.保護;保佑。
《宋書·武帝紀下》:“其名賢先哲,見優前代,或立德著節,或寧亂庇民,墳塋未遠,並宜灑掃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回:“蘧公孫答道:‘托庇粗安。’”
4.憑依;寄托。
《左傳·僖公二十五年》:“信,國之寶也,民之所庇也。”
南朝梁任昉《到大司馬記室箋》:“含生之倫,庇身有地。”
宋曾鞏《寄鄆州邵資政》詩:“器小難周物,官微幸庇身。”
5.通“裨”。補。
《國語·魯語下》:“周恭王能庇昭穆之闕而為‘恭’。”
俞樾《群經平議·春秋外傳國語一》:“庇當讀為‘裨’。”
阅读:115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