券
券字的筆畫:8畫;
I
quàn
ㄑㄩㄢˋ
〔《廣韻》去願切,去願,溪。〕
1.契據。古代常用竹木等刻成,分為兩半,各執其一,合以徵信。後世多以紙為之。
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:“驅而之薛,使吏召諸民當償者,悉來合券。券遍合。”
鮑彪註:“凡券,取者、與者各收一。”
《史記·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秦韓之王劫於韓馮、張儀而東兵以徇服魏,公常執左券以責於秦韓。”
司馬貞索隱:“券,要也。”
《北史·盧同傳》:“斬首成一階以上,即令給券。其券,一紙之上,當中大書,起行臺、統軍位號,勳人甲乙。”
康有為《大同書》丙部:“又在連州得奴,還其券而遣之。”
2.指憑證。
明高啟《贈楊榮陽》詩:“客中雖無錢,自寫賒酒券。”
3.指幣鈔。
《金史·食貨誌三》:“改交鈔名為‘貞祐寶券’,仍立沮阻罪。”
4.契合。參見“券內”、“券外”。
5.狀寫,描摹。
宋劉昌詩《蘆浦筆記·白玉樓賦》:“若夏革談妙,《齊諧》誌怪,券宇宙之無極,狀鶤鵬之變態。”
6.比喻事情可以成功的保證。
明茅坤《〈唐宋八大家文鈔〉序》:“稍為批評,以為操觚者之券。”
毛澤東《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》:“如果大量軍隊采用運動戰,而八路軍則用遊擊戰以輔助之,則勝利之券,必操我手。”
II
xuàn
ㄒㄩㄢˋ
quàn
ㄑㄩㄢˋ
1.房屋、橋梁等建築中砌成中隆下垂的弧狀部分。
明徐光啟《農政全書》卷二十:“券穹者,形覆券也。”
《紅旗渠頌·迎來曙光照太行》:“王師存為了給國家、集體節省木材,就在券砌成一節洞後,親自上到券頂回收木材。”
2.方言。用身子撞,撐。
《西遊記》第七五回:“我把身子長一長,券破罷。”
阅读:114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