笙
笙字的筆畫:11畫;
shēng
ㄕㄥ
〔《廣韻》所庚切,平庚,生。〕
1.管樂器名。由簧片、笙管、鬥子三部分組成。簧片古時用竹製,後改用響銅;笙管為長短不一的竹管,於近上端處開音窗,近下端處開按孔,下端嵌接木質“笙角”以裝簧片,並插入鬥子內;鬥子用匏、木或銅製成,連有吹口。有圓形、方形等多種形製,簧管自十三至十九根不等。奏時手按指孔,吹吸振動簧片而發音。能奏和音。是民間器樂合奏中的重要樂器。現經改革,有二十四簧笙、三十六簧鍵鈕笙等,轉調便捷,表現力更為豐富,除用於伴奏、合奏外,也用於獨奏。
《說文·竹部》:“笙,十三簧,象鳳之身也。笙,正月之音。物生,故謂之笙。大者謂之巢,小者謂之和。古者,隨作笙。”
《詩·小雅·鹿鳴》:“我有嘉賓,鼓瑟吹笙。”
《漢書·律曆誌上》:“八音:土曰塤,匏曰笙,皮曰鼓,竹曰管,絲曰絃,石曰磬,金曰鐘,木曰柷。五聲和,八音諧,而樂成。”
唐韓愈《長安交遊者贈孟郊》詩:“陋室有文史,高門有笙竽。”
清沈覆《浮生六記·閨房記樂》:“司事者或笙簫歌唱,或煮茗清談。”
2.竹席;竹簟。
漢揚雄《方言》第五:“簟,宋魏之間謂之笙。”
《文選·左思〈吳都賦〉》:“桃笙象簟,韜於筒中。”
劉逵註:“桃笙,桃枝簟也。
吳人謂簟為笙。”
明王誌堅《表異錄》:“桃笙,以桃竹為簟也,出柳子厚詩。呼簟為笙,宋魏時語。”
3.細小。
《方言》第二:“自關而西,秦晉之間,凡細貌謂之笙。”
清章炳麟《新方言·釋言》:“今稱至微之物曰笙,音如星,重言曰零星。”
阅读:119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