貺
簡體貺字的筆畫:9畫;繁體貺字筆畫:12畫。
(貺,貺)
kuàng
ㄎㄨㄤˋ
〔《廣韻》許訪切,去漾,曉。〕
1.賜給;賜與。
《國語·魯語下》:“君之所以貺使臣,臣敢不拜貺。”
韋昭註:“貺,賜也。”
南朝宋鮑照《擬古》詩之三:“羞當白璧貺,恥受聊城功。”
魯迅《書信集·致李秉中》:“頃奉到十八日惠函,同時亦得家母書,知蒙存問,且貺佳品,不勝感謝。”
2.賜贈之物。
《左傳·昭公三年》:“豈唯寡君,舉群臣實受其貺。”
《魏書·世祖太武帝紀上》:“天降嘉貺,將何德以酬之?”清和邦額《夜譚隨錄·譚九》:“譚曰:‘假一席地,得一夕安,已承厚貺,敢過望耶?’”
3.特指他人贈與的書信或詩文。
《後漢書·文苑傳下·趙壹》:“輒誦來貺,永以自慰。”
三國魏吳質《答東阿王書》:“奉所惠貺,發函伸紙,是何文采之巨麗,而慰喻之綢繆乎?”晉陶潛《〈答龐參軍〉詩》序:“三復來貺,欲罷不能。”
4.喜歡,喜悅。
《詩·小雅·彤弓》:“我有嘉賓,中心貺之。”
馬瑞辰通釋:“《廣韻》:況,善也。‘中心貺之’,正謂中心善之……‘貺之’與下章‘好之’、‘善之’同義。”
5.張大。
《淮南子·本經訓》:“夫人相樂無所發貺,故聖人為之作樂以和節之。”
於省吾《雙劍誃諸子新證·淮南子二》:“貺、皇古字通……然則發貺為發皇,《文選·枚叔〈七發〉》‘發皇耳目’,是其左證。發謂開發,皇謂張大,發皇即發張之義。”
6.通“況”。比況。
《楚辭·九章·悲回風》:“惟佳人之永都兮,更統世以自貺。”
蔣驥註:“貺,同況,比也。”
7.水名。
《山海經·中山經》:“翼望之山,湍水出焉,東流註於濟;貺水出焉,東南流註於漢,其中多蛟。”
阅读:108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