纓
簡體纓字的筆畫:14畫;繁體纓字筆畫:23畫。
(纓,纓)
yīng
〡ㄥ
〔《廣韻》於盈切,平清,影。〕
1.繫冠的帶子。以二組繫於冠,結在頷下。
《禮記·玉藻》:“玄冠朱組纓,天子之冠也。”
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滄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纓。”
三國魏曹植《七啟》:“華組之纓,從風紛紜。”
清孫枝蔚《贈別張牧公》詩之三:“臨岐折椏淚沾纓,愁對踟躕馬不行。”
2.彩帶,古時女子許嫁時所佩。
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女子許嫁,纓。”
《儀禮·士昏禮》:“主人入,親說婦之纓。”
鄭玄註:“婦人十五許嫁,笄而禮之,因著纓,明有繫也,蓋以五采為之。”
3.用以繫香囊。
《禮記·內則》:“衿纓皆佩容臭。”
鄭玄註:“容臭,香物也,以纓佩之。”
4.用絲或毛等製成的穗狀飾物。
《水滸傳》第三回:“史進頭戴白範陽氈大帽,上撒一撮紅纓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三四回:“那一百四五十軍漢寨兵,各執著纓鎗棍棒。”
5.鳥頸上的毛。
《文選·枚乘〈七發〉》:“鵷鶵鵁鶄,翠鬣紫纓。”
李善註:“纓,頸毛也。”
6.套馬的革帶。駕車用。
《儀禮·既夕禮》:“薦馬纓,三就入門,北面交轡,圉人夾牽之。”
鄭玄註:“纓,今馬鞅也。”
《左傳·桓公二年》:“鞶、厲、遊、纓,昭其數也。”
唐杜甫《述古》詩之一:“赤驥頓長纓,非無萬裏姿。”
7.引申指繩索。
《漢書·終軍傳》:“軍自請:‘願受長纓,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。’”毛澤東《清平樂·六盤山》詞:“今日長纓在手,何時縛住蒼龍?”
8.通“嬰”。纏繞。
晉陸機《擬青青陵上柏》詩:“飛閣纓虹帶,曾臺冒雲冠。”
《文選·謝靈運〈述祖德詩〉之一》:“兼抱濟物性,而不纓垢氣。”
李善註:“纓,繞也。”
唐鄭愕《送蕭穎士赴東府得往字》詩:“繄君曲得引,使我纓俗網。”
9.通“嬰”。遭受。參見“纓繳”。
阅读:135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