負罪引慝
【成語】:負罪引慝
【拼音】:fù zuì yǐn tè
【解釋】:指引咎自責。
【出處】:《書·大禹謨》:“[舜]負罪引慝,祇載見瞽螋。”蔡沈集傳:“負罪,自負其罪,不敢以為父母之罪;引慝,自引其慝,不敢以為父母之慝也。”
【示例】:~,思古無訧,際人倫之窮者,何厚於自責也? ★清·沈德潛《說詩晬語》卷下
【近義詞】:引咎自責
【反義詞】: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賓語;用於處事
謂引咎自責。
蔡沈集傳:“負罪,自負其罪,不敢以為父母之罪;引慝,自引其慝,不敢以為父母之慝也。”
《宋史·道學傳三·朱熹》:“若夫過宮之計,則臣又願陛下下詔自責,減省輿衛,入宮之後,暫變服色,如唐肅宗之改服紫袍、執控馬前者,以伸負罪引慝之誠。”
清沈德潛《說詩晬語》卷下:“負罪引慝,思古無訧,際人倫之窮者,何厚於自責也?”
阅读:154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