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譎雲詭
【成語】:波譎雲詭
【拼音】:bō jué yún guǐ
【解釋】:譎:詭:怪異,變化。好像雲彩和水波那樣,形態不可捉摸。原形容房屋構造就象雲彩、波浪一樣千姿百態。後多形容事物變幻莫測。
【出處】:漢·揚雄《甘泉賦》:“於是大廈雲譎波詭,摧摧而成觀。”
【示例】:這其間的悲歡離合,~,令人在冷靜沈默中回想起來,撫今追昔,實不勝其感慨系之. ★鄒韜奮《抗戰以來·開場白》
【反義詞】:一成不變
【英文】:change constantly like cloud and wave
(波譎雲詭,波譎雲詭)
1.漢揚雄《甘泉賦》:“於是大廈雲譎波詭,摧摧而成觀。”本喻房屋建築的千姿百態。後用“波譎雲詭”以喻文章如波雲變化多致。
清陳田《<明詩紀事己籤>序》:“蓋弇洲負沈博一世之才,下筆千言,波譎雲詭。”
魯迅《墳·摩羅詩力說》:“﹝裴倫﹞作汗漫遊,始於波陀牙,東至希臘、突厥及小亞細亞,歷審其天物之美,民俗之異,成《哈洛爾特遊草》二卷,波譎雲詭,世為之驚絕。”
2.喻事物變化多端,難以預料。
楊玉如《辛亥革命先著記》第三章第四節“探視胡瑛”自註:“至癸醜以後,政局波譎雲詭,未免人鬼殊途,遺臭流芳,千載自有定評。”
鄒韜奮《抗戰以來》一:“這其間的悲歡離合,波譎雲詭,令人在冷靜沈默中回想起來,撫今追昔,實不勝其感慨係之。”
郭沫若《羽書集·三年來的文化戰》:“﹝日寇﹞挑撥離間、造謠中傷等下流無恥的宣傳,便更加波譎雲詭了。”
阅读:181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