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釋重負
【成語】:如釋重負
【拼音】:rú shì zhòng fù
【解釋】:釋:放下;重負:重擔子。象放下重擔那樣輕松。形容緊張心情過去以後的的輕松愉快。
【出處】:《谷梁傳·昭公二十九年》:“昭公出奔,民如釋重負。”
【近義詞】:輕裝上陣
【反義詞】:如牛負重
【歇後語】:高考結束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賓語、狀語;指消除緊張的心情
【英文】:take a great load off his mind
【日文】:重荷(おもに)を下(お)ろしたような気(き)がする
【法文】:comme si l'on lui avait délivré d'un lourd fardeau
【德文】:erleichtert aufatmen
【成語故事】:春秋時期,魯昭公姬稠童心未泯,貪圖享受,視國家大事為兒戲,弄得老百姓很不安寧。他因管季平子與昭伯兩家鬥雞的事而激怒了叔孫氏,季孫氏、孟孫氏與叔孫氏三家聯手把魯昭公趕出魯國,史書上寫:“昭公出奔,民如釋重負。”
(如釋重負,如釋重負)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花姑子》:“又以衣覆餘餅,懵騰酣睡,辰分始醒,如釋重負。”
鄭振鐸《桂公塘》一:“杜滸,那精悍的中年人,嘆了一口氣,如釋重負似的,不擇地的坐了下去。”
阅读:203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