顫
簡體顫字的筆畫:19畫;繁體顫字筆畫:22畫。
(顫,顫)
I
chàn
ㄔㄢˋ
zhàn
ㄓㄢˋ
〔《廣韻》之膳切,去線,章。〕
1.身體顫動。
《淮南子·說山訓》:“故寒者顫,懼者亦顫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八回:“王道臺嚇得撒抖抖的顫。”
2.物體震動。
宋史達祖《杏花天·清明》詞:“棲鶯未覺花梢顫,踏損殘紅幾片。”
艾青《蘆笛·透明的夜(一)》:“狗的吠聲,叫顫了滿天的疏星。”
3.通“憚”。懼怕;驚恐。
《墨子·兼愛下》:“當此之時,不鼓而退也,越國之士可謂顫矣。”
孫詒讓間詁:“顫,當讀為憚。
《非攻下篇》雲:‘以譂其眾。’顫、譂並與憚同。
畢雲:《玉篇》雲:‘顫,動也。’言其驚畏。”
II
shān
ㄕㄢ
〔《集韻》屍連切,平仙,書。〕
鼻通能辨氣味。
《列子·楊朱》:“鼻之所欲向者椒蘭,而不得嗅,謂之閼顫。”
張湛註:“鼻通曰顫。”
《莊子·外物》:“目徹為明,耳徹為聰,鼻徹為顫。”
成玄英疏:“顫,辛臭之事也。”
阅读:156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