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父

父字的筆畫:4畫;

I

ㄈㄨˋ

〔《廣韻》扶雨切,上麌,奉。〕

1.父親。

《詩·小雅·蓼莪》:“無父何怙?無母何恃?”南朝宋鮑照《松柏篇》詩:“孝子撫墳號,父兮知來不?”唐牛僧孺《玄怪錄·郭元振》:“妾雖陋拙,父利鄉人之五百緡,潛以應選。”

王統照《銀龍集·父子》:“更有人主張要即時把這殺父的畜類活埋。”

2.指與雛、崽有直接血緣關係的雄性禽獸。

《儀禮·喪服》:“禽獸知母而不知父。”

《荀子·非相》:“夫禽獸有父子而無父子之親,有牝牡而無男女之別。”

3.謂行為像個父親。

《易·家人》:“父父,子子,兄兄,弟弟,夫夫,婦婦,而家道正。”

孔穎達疏:“父不失父道,乃至婦不失婦道……而後為家道之正。”

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君不君,臣不臣,父不父,子不子。雖有粟,吾得而食諸?”

4.謂作為父親對待。

唐韓愈《原道》:“今也欲治其心,而外天下國家者,滅其天常,子焉而不父其父。”

5.對某一種大事業的創始者的尊稱。如:國父;革命之父;氫彈之父。

6.指萬物化生之本。參見“父母”。

7.上古天子對同姓諸侯或諸侯對同姓大夫的稱呼。

《書·文侯之命》:“王若曰:‘父義和,丕顯文武,克慎明德。’”孔傳:“文侯同姓,故稱曰父。”

孔穎達疏:“天子於同姓諸侯皆呼為父。稱父者非一人,若不稱其字,無以知是文侯,故以字別之。”

8.對同姓中男性長輩的通稱。

《詩·小雅·伐木》:“既有肥羜,以速諸父。”

朱熹集傳:“諸父,朋友之同姓而尊者也。”

《周書·蕭察傳》:“家兄無罪,累被攻圍。同氣之情,豈可坐觀成敗。七父若顧先恩,豈應若是!”

9.稱姻親中的長輩。如舅父、姨父等。

10.上古對官長的稱呼。

《書·酒誥》:“矧惟若疇,圻父薄違,農父若保。”

孔傳:“圻父,司馬;農父,司徒。”

《詩·小雅·祈父》:“祈父,予王之爪牙。”

朱熹集傳:“祈父,司馬也,職掌封圻之兵甲。”

11.宋時,羌、西夏等少數民族對漢族官長亦尊稱“父”。

宋範仲淹《東染院使種君墓誌銘》:“奴訛大驚曰:‘我世居此山,漢官無敢至者,公了不疑我耶?’乃與族眾拜伏,諠呼曰:‘今而後,惟父所使。’自是屬羌鹹信於君。”

II

ㄈㄨˇ

〔《廣韻》方矩切,上麌,非。〕

同“甫”。

1.對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稱。

《詩·大雅·大明》:“維師尚父,時維鷹揚。”

馬瑞辰通釋:“父與甫同。甫為男子美稱。”

《春秋·隱公元年》:“三月,公及邾儀父盟於眛。”

穀梁傳:“儀,字也。父,猶傅也,男子之美稱也。”

《戰國策·秦策三》:“昭王謂範雎曰:‘昔者,齊公得管仲,時以為仲父。今吾得子,亦以為父。’”晉成公綏《嘯賦》:“鍾期棄琴而改聽,孔父忘味而不食。”

2.對老年男子的尊稱。

《左傳·哀公十三年》:“旨酒一盛兮,余與褐之父睨之。”

楊伯峻註:“褐之父,著褐之老翁。”

《史記·伍子胥列傳》:“此劍直百金,以與父。”

晉潘嶽《秋興賦》:“偃息不過茅屋茂林之下,談話不過農夫田父之客。”

宋蘇轍《釀重陽酒詩》:“誰來共佳節,但約鄰人父。”

3.開始。

《老子》:“強梁者不得其死,吾將以為教父。”

河上公註:“父,始也。”

阅读:3382

●父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