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
老字的筆畫:6畫;
l·o
ㄌㄠˇ
〔《廣韻》盧皓切,上皓,來。〕
1.年歲大。與“幼”或“少”相對。
《詩·小雅·北山》:“嘉我未老,鮮我方將。”
《楚辭·九章·涉江》:“余幼好此奇服兮,年既老而不衰。”
老舍《茶館》第三幕:“樹木老,葉兒稀,人老毛腰把頭低。”
2.老年;晚年。
《論語·述而》:“其為人也,發憤忘食,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雲爾。”
劉寶楠正義:“計夫子時年六十三四歲,故稱老矣。”
晉陸機《嘆逝賦》:“解心累於末跡,聊優遊以娛老。”
唐杜甫《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》詩之一:“江漢終吾老,雲林得爾曹。”
3.遲暮;老去。多用以指自然景物。
唐李賀《拂舞歌辭》:“東方日不破,天光無老時。”
宋楊萬裏《和仲良春晚即事》之三:“隻嫌春已老,此景也應稀。”
清鄭沄《一枝春》詞:“山空雪老,早春滿翠禽啼處。”
郁達夫《春風沈醉的晚上》:“大約春光已經老透了罷!”
4.老年人。
唐杜甫《太子張舍人遺織成褥段》詩:“今我一賤老,短褐更無營。”
方令孺《信》八:“他們誰不知道這一去就是肉血飛灰,丟著老幼在家裏忍受饑寒,肥沃而油潤的田土乾瘠下去?”參見“老弱”。
5.告老,致仕。
《左傳·隱公三年》:“桓公立,乃老。”
杜預註:“老,致仕也。”
《新唐書·鮑防傳》:“吾與蕭昕子齒,而同昕老,坐宰相餘忿邪!”
《清史稿·聖祖紀一》:“平南王尚可喜請老,許之。”
6.敬老;養老。
唐張九齡《荊州懷始興林泉》詩:“歸此老吾老,過當日千金。”參見“老老”。
7.終老;度晚年。
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七年》:“成請老於崔,崔子許之。”
杜預註:“成欲居崔邑以終老。”
唐杜甫《為農》詩:“蔔宅從茲老,為農去國賒。”
元薩都剌《練湖曲》:“掛冠何日老江南,短褐綸巾上漁艇。”
8.歷時長久。
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老師費財。”
杜預註:“師久為老。”
《陳書·高祖紀上》:“我師已老,將士疲勞,歷歲相持,恐非良計。”
李劼人《大波》第一部第一章:“必這樣,也才顯得你的資格老。”
9.疲憊;困乏。
《國語·晉語四》:“且楚師老矣,必敗,何故退?”韋昭註:“老,罷也。圍宋久,其師罷病。”
宋陸遊《老學庵筆記》卷九:“今據大江之險,以老彼師,則有可勝之理。”
《明史·高名衡傳》:“賊兵已老,可一戰走也。”
10.衰老;雕謝。
《詩·衛風·氓》:“及爾偕老,老使我怨。”
孔穎達疏:“老者以華落色衰為老,未必大老也。”
《古詩十九首·冉冉孤生竹》:“思君令人老,軒車來何遲。”
宋吳文英《鶯啼序》詞:“幽蘭旋老,杜若還生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二七回:“一朝春盡紅顏老,花落人亡兩不知。”
11.死的婉辭。
唐子蘭《城上吟》:“古塚密於草,新墳侵官道。城外無閒地,城中人又老。”
元薩都剌《如夢曲·哀燕將軍》:“芙蓉花,為誰好,洞房昨夜將軍老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十五回:“以備京中老了人口,在此停靈。”
魯迅《朝花夕拾·阿長與〈山海經〉》:“說人死了,不該說死掉,必須說‘老掉了’。”
12.指把話說死,不留餘地。
《紅樓夢》第六十回:“倘或說些話駁了,那時候老了,倒難再回轉。”
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七章:“劉爺,請你莫把話說老了。”
13.對老人的尊稱。
《詩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不憖遺一老,俾守我王。”
《文選·謝靈運〈廬陵王墓下作〉詩》:“延州協心許,楚老惜蘭芳。”
李善註引《楚國先賢傳》:“楚老者,彭城隱人也。”
唐張祜《偶題》詩:“惟恨世間無賀老,謫仙長在沒人知。”
李樹槐《緬懷朱德同誌》:“朱老已故,青松常在。”
14.指父母或父兄。
《周禮·地官·司門》:“以其財養死政之老與其孤。”
鄭玄註:“死政之老,死國事之父母也。”
孫詒讓正義:“老,鄭謂其父母。
《吳子·勵士篇》雲:‘有死事之家,歲使使者勞賜其父母,著不忘於心。’”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。”
朱熹集註:“吾老,謂我之父兄;人之老,謂人之父兄。”
15.古代臣子的稱謂。對公卿大夫的總稱。
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屬於天子之老二人。”
鄭玄註:“老,謂上公。”
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國君不名卿老世婦。”
鄭玄註:“卿老,上卿也。”
《左傳·昭公十三年》:“天子之老,請帥王賦。”
杜預註:“天子大夫稱老。”
16.古代臣子的稱謂。指大夫之家臣。
《儀禮·聘禮》:“授老弊。”
賈公彥疏:“大夫家臣稱老。”
17.古代臣子的稱謂。指群吏之尊者。
《儀禮·士昏禮》:“主人降,授老鴈。”
鄭玄註:“老,群吏之尊者。”
18.古代臣子的稱謂。諸侯上大夫的自稱。
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諸侯使人於諸侯,使者自稱曰寡君之老。”
鄭玄註:“此謂諸侯之卿上大夫。”
19.敬詞。多不表示年歲。
《周禮·地官·司徒》:“鄉老,二鄉則公一人。”
鄭玄註:“老,尊稱也。”
《全唐詩》卷八六九載《回波詞》:“迴波爾時栲栳,怕婦也是大好。外邊祗有裴談,內裏無過李老。”按,李老指皇帝。
《紅樓夢》第六回:“你老拔一根寒毛比我們的腰還壯哩!”郭沫若《北伐途次》十一:“南軍的官長,你老不要著急,隊伍是一定進了城的。”
20.指老成人。
《逸周書·武稱》:“美男破老。”
朱右曾校釋:“美男,外寵;老,老成人也。”
21.嫻熟;老練。
宋歐陽修《為君難論》:“其父奢,趙之名將,老於用兵者也。”
宋姜夔《續書譜·行書》:“大要以筆老為貴,少有失誤,亦可輝映。”
清李漁《閑情偶寄·詞曲上·音律》:“此皆老於詞學、文人善歌者能之。”
22.陳舊。
宋葉適《龜山楊先生祠堂記》:“然屋老且敗,景瞻又修補其漏缺,特立門巷,黑白絢好矣。”
老舍《茶館》第三幕幕前:“老茶館,破又爛,想盡法子也沒法辦。”
23.原來的。
茅盾《子夜》三:“回老地方去罷!”葉聖陶《多收了三五鬥》:“先生,就是去年的老價錢,七塊半吧。”
24.不嫩。
《紅樓夢》第五十回:“已預備下稀嫩的野雞,請用晚飯去罷;再遲一回就老了。”
25.形容顏色深。
唐秦韜玉《采茶歌》:“老翠香塵下纔熟,攪時繞箸天雲綠。”
《西遊記》第三二回:“老藍氈笠,遮煙蓋日果稀奇;毛皂衲衣,樂以忘憂真罕見。”
聞一多《晴朝》詩:“栗色汽車像匹驕馬休息在老綠陰中。瞅著他自身的黑影,連動也不動一動。”
26.猶厚。
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十三回:“後來被蘭仙催不過了,隻好硬硬頭皮,老老臉皮,同文七爺商量。”
吳組緗《天下太平》:“有幾次他曾老著臉到種田人家去探問要不要‘忙工’?”
27.大。
清和邦額《夜譚隨錄·回煞五》:“秦人謂大為老。有張老嘴者,又號老膽。以口大膽大而得名也。”
鄒韜奮《萍蹤憶語》二五:“我已成竹在胸,當然不致上他們的老當。”
柳青《創業史》第一部第十四章:“一個高大的莊稼漢,一隻手端著老碗,另一隻手端小菜碟,肩膀上搭著莊稼人吃飯時揩汗的毛巾,從昏暗的街門進來了。”
28.排行在最後的。
《西遊記》第十八回:“我那太公有個老女兒,年方二十歲,更不曾配人。”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七:“她是媽媽的‘老’女兒,所以比姐姐得寵。”
29.老是,一直。
唐杜甫《述懷》詩:“漢運初中興,生平老耽酒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六一回:“你這一進去,好歹偷幾個杏兒出來賞我吃。我這裏老等。”
曹禺《日出》第二幕:“餵,博士,你別老這麽嘰哩呱啦地翻洋話好不好?”
30.形容程度深。猶很;極。
元吳昌齡《張天師》第一摺:“怎麽也要一年一會,做這般老遠的期約也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二回:“那梅玖戴著新方巾,老早到了。”
張天翼《華威先生》:“永遠帶著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。”
31.使堅定。
《梁書·王僧辯傳》:“子仙等困蹙,計無所之,乞輸郢城,身還就景。
僧辯偽許之,命給船百艘,以老其意。”
32.率領。
《逸周書·文政》:“群長以老之。”
朱右曾校釋:“老之,率之也。”
33.前綴。放在某些指人或動植物的名詞前,構成名詞。
唐寒山《詩》之二六八:“老鼠入飯甕,雖飽難出頭。”如:老虎、老玉米、老百姓。
34.前綴。放在單音節姓氏前,用作自稱或稱人。
《北齊書·儒林傳·石曜》:“此是老石機杼,聊以奉贈。”
唐元稹《與太白同之東洛予至華嶽寺望山》詩:“共作洛陽千裏伴,老劉因病駐行軒。”
《西遊記》第十五回:“老孫自小兒做好漢,不曉得拜人。”
柳青《創業史》第一部第二六章:“農村群眾把黨和政府派下來的幹部,不管年紀大小,職位高低,統稱老張、老李或老王的時候,那裏頭已經帶著瞭解、親熱和尊敬的混合意味了。”
35.前綴。放在“大”字或二到十的數字前,表示兄弟的排行。
巴金《憩園》五:“楊家四兄弟,老大死了幾年,其餘三個好像都在省裏,老二、老四做生意相當賺錢。老三素來不務正業,是個出名的敗家子。”參見“老大”。
36.後綴。放在姓氏後,表示對人的泛稱。不含敬意。
唐元稹《連昌宮詞》:“夜半月高絃索鳴,賀老琵琶定場屋。”按,賀老指賀懷智,善琵琶。
37.後綴。表示人體的某部分。
元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本第二摺:“胡伶淥老不尋常。”
王季思註:“淥老,謂眼也,亦作‘睩老’。老是襯字,如身為‘軀老’,手為‘爪老’是也。”
38.同“佬”。
《太平天國歌謠傳說集·窮人搶紮紅頭》:“滿街紅頭走,騎馬跟後頭。闊老關門閉戶,窮人搶紮紅頭。”按,搶紮紅頭,指踴躍參加太平軍。
魯迅《故事新編·非攻》:“那位山東老,造鉤拒的公輸先生麽?”
39.老子及其哲學的省稱。
《史記·老子韓非列傳》:“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。”
三國魏嵇康《與山巨源絕交書》:“又讀莊老,重增其放。”
唐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觝排異端,攘斥佛老。”
40.姓氏。
春秋時宋有老佐。見《左傳·成公十五年》。
阅读:993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