趣向
(參見趣嚮)
I
亦作“趣嚮”。亦作“趣鄉”。
1.誌趣;誌向。
唐杜牧《春末題池州弄水亭》詩:“趣向人皆異,賢豪莫笑渠。”
《新唐書·陳子昂傳》:“智者尚謀,愚者所不聽,勇者徇死,怯者所不從,此趣向之反也。”
宋張載《經學理窟·學大原下》:“學者不論天資美惡,亦不專在勤苦,但觀其趣向著心處如何。”
2.好尚;興味。
宋梅堯臣《和永叔內翰思白兔答憶鶴雜言》:“我聞二公趣向殊:一養月中物,一養華亭雛。”
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五三回:“西門慶向小玉道:‘賊奴才,現今叫大娘,隻是不應,怎的不是氣我。’遂沒些趣向,走出房去。”
II
亦作“趣嚮”。亦作“趣鄉”。
1.去向;奔向。
《三國誌·魏誌·陳泰傳》:“審其定問,知所趣向,須東西勢合乃進。”
《漢書·高帝紀上》“從間道走軍”唐顏師古註:“走謂趣向也。”
《新編五代史平話·梁史上》:“崔公同舉事,趣向大梁歸。”
2.引申指途徑。
宋司馬光《與王介甫書》之一:“光今所言,正逆介甫之意。明知其不合也,然光與介甫趣向雖殊,大歸則同。”
3.向往;趨附。
《漢書·燕剌王劉旦傳》:“長安中民趣鄉之,正讙不可止。”
《金史·選舉誌一》:“至於唐宋,進士盛焉。當時士君子之進,不由是塗則自以為慊,此由時君之好尚,故人心之趣向然也。”
清楊峴《<燕下鄉脞錄>序》:“夫程朱大賢人也,人即至不肖有不趣向者誰與?”
阅读:129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