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面
1.古代以坐北朝南為尊位,故帝王諸侯見群臣,或卿大夫見僚屬,皆面向南而坐,因用以指居帝王或諸侯、卿大夫之位。
《易·說卦》:“聖人南面而聽天下,向明而治。”
《論語·雍也》:“子曰:‘雍也可使南面。’”宋葉適《送劉茂實序》:“曹、滕、邾、莒,有南面之尊,未嘗得自行其誌。”參閱清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通說上·南面》。
2.泛指居尊位或官位。
漢王充《論衡·對作》:“至或南面稱師,賦奸偽之說;典城佩紫,讀虛妄之書。”
《南史·循吏傳序》:“乃損華反樸;恭己南面,導人以躬,意存勿擾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偷桃》:“官長殊不了了!堅冰未解,安所得桃?不取,又恐為南面者所怒。奈何!”茅盾《子夜》四:“雙橋鎮上的‘新貴’們不但和他比肩而南面共治,甚至還時時排擠他呢!”
3.南向;南進。
《史記·魯仲連列傳》:“齊無南面之心,以為亡南陽之害小,不如得濟北之利大。”
4.南方;南邊。
楊朔《十年》:“大有眼望著南面熱情地說:‘要過長江去--去解放江南的人民。’”
5.遼代統治漢人的行政機構。即南院。
《遼史·百官誌一》:“遼國官制,分南、北院。北面治宮帳、部族、屬國之政,南面治漢人州縣、租賦、軍馬之事。”
阅读:128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