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氣
(老氣,老氣)
1.老練的氣概。
唐杜甫《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判官》詩:“子雖軀幹小,老氣橫九州。”
宋陸遊《曉出至湖桑埭》詩:“老氣猶能作羆臥,壯懷誰復記鴻軒?”胡適《<蕙的風>序》:“況且稚氣總是充滿著一種新鮮風味,往往有我們自命‘老氣’的人萬想不到的新鮮風味。”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五八:“長順兒長了一點身量,也增長了更多的老氣,看著很像個成人了。”
2.用於諷刺年輕人老於世故或以老輩自居。
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二一回:“那潘金蓮嘴快,插口道:‘好老氣的孩兒,誰這裏替你磕頭哩?俺們磕著你,你站著。’”
《古今小說·沈小霞相會山師表》:“李萬笑道:‘去多少時,有許多說話,好不老氣。’”
3.形容樹木蒼老的氣勢。
宋陸遊《嘉祐院觀壁間文湖州墨竹》詩:“敗墻慘淡欲無色,老氣森嚴猶逼人。”
宋林景熙《古松》詩:“喬陰無六月,老氣欲千年。”
4.陳舊、保守的風氣。
郭沫若《青年喲,人類的春天》:“五四運動之所以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分水嶺,便是把老氣的支配推翻了一大部分。”
5.形容服裝等的顏色深暗、樣式陳舊。
阅读:117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