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怒難犯
【成語】:眾怒難犯
【拼音】:zhòng nù nán fàn
【解釋】:犯:觸犯、冒犯。群眾的憤怒不可觸犯。表示不可以做群眾不滿意的事情。
【出處】:《左傳·襄公十年》:“眾怒難犯,專欲難成,合二難以安國,危之道也。”
【示例】:你們來意甚善,隻是~,趕快去吧。 ★清·劉鶚《老殘遊記》第一回
【近義詞】:眾怒難任
【反義詞】:
【語法】:作賓語、定語;表示不可以做群眾不滿意的事
【英文】:One cannot afford to incur public wrath.
【法文】:il ne faut pas se frotter à la colère des masses
【成語故事】:春秋時期,鄭國發生叛亂,大夫尉止殺死大夫子駟,子孔與子產一起平定叛亂,殺死尉止。子孔掌權後,制作盟書,規定官員各守其位,聽從他的命令。子產勸阻他,希望他不要犯了眾怒,否則國家就不會安寧。子孔當眾燒掉盟書
(眾怒難犯,眾怒難犯)
眾人的憤怒不可觸犯。
《左傳·襄公十年》:“子產曰:‘眾怒難犯,專欲難成,合二難以安國,危之道也。’”
《晉書·趙王倫傳》:“秀(孫秀)知眾怒難犯,不敢出省。”
《資治通鑒·晉惠帝永寧元年》:“弱而不可輕者民也,今趣之不以理,眾怒難犯,恐為禍不淺。”
清毛祥麟《對山餘墨·黑白傳》:“郡守以眾怒難犯,姑受其詞。”
高雲覽《小城春秋》第七章:“狗腿子到了知道眾怒難犯的時候,就是再怎麽膽大的也變成膽小了。”
阅读:142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