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虛
(太虛,太虛)
1.謂空寂玄奧之境。
《莊子·知北遊》:“是以不過乎崑崙,不遊乎太虛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一二○回:“太虛幻境,即是真如福地。”
清陳夢雷《去者日以疏》詩:“冥心歸太虛,天地與同壽。”
2.指天,天空。
《文選·孫綽<遊天臺山賦>》:“太虛遼廓而無閡,運自然之妙有。”
李善註:“太虛,謂天也。”
清黃鷟來《詠史》之二:“壯誌彌激烈,氣欲淩太虛。”
3.謂宇宙。
南朝梁沈約《均聖論》:“我之所久,莫過軒羲;而天地之在彼太虛,猶軒羲之在彼天地。”
唐陸龜蒙《江湖散人傳》:“天地大者也,在太虛中一物耳。”
4.古代哲學概念。指宇宙萬物最原始的實體--氣。
宋張載《正蒙·太和》:“太虛無形,氣之本體,其聚其散,變化之客形爾。”
清魏源《默觚上·學篇十四》:“太虛之精氣流動,充盈於天地之間。”
阅读:151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