騎者善墮
【成語】:騎者善墮
【拼音】:qí zhě shàn duò
【解釋】:慣於騎馬的人常常會從馬上摔下來。比喻善長某一技藝的人,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敗。
【出處】:漢·袁康《越絕書·外傳記吳王占夢》:“悲哉,夫好船者溺,好騎者墮,君子各以所好為禍。”
【示例】:旨哉古言!~。 ★清·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念秧》
【近義詞】:騎者善墜
【反義詞】:
【語法】: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勸誡人
【成語故事】:春秋時期,吳王夫差滅掉越國之後更加得意忘形,他特別喜歡太宰伯憘拍馬屁,大修姑蘇臺,殺了太師伍子胥,整天玩樂。一次叫術士公孫聖解夢,公孫聖說:“經常騎馬的人往往會跌下來,大王不可好戰。”夫差不聽勸阻,反而殺了他
(騎者善墮,騎者善墮)
比喻擅長某一技能的人,往往容易疏忽大意,反而遭致意外的失敗。語出漢袁康《越絕書·外傳記吳王占夢》:“悲哉,夫好船者溺,好騎者墮,君子各以所好為禍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念秧》:“旨哉古言:‘騎者善墮。’”
阅读:157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