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眼
1.多白的眼睛。
《易·說卦》:“其於人也,為寡髮,為廣顙,為多白眼。”
孔穎達疏:“取躁人之眼,其色多白者。”
《新唐書·藩鎮傳·張公素》:“詔張公素為節度使,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,性暴厲,眸子多白,燕人號‘白眼相公’。”
清昭槤《嘯亭雜錄·質王好音律》:“又余有狠僕某,王默告余曰:‘其人多白眼,瞳子眊焉,非純正者。’”
2.露出眼白。表示鄙薄或厭惡。
《晉書·阮籍傳》:“籍又能為青白眼,見禮俗之士,以白眼對之。”
唐王維《與盧員外象過崔處士興宗林亭》詩:“科頭箕踞長松下,白眼看他世上人。”
明許自昌《水滸記·論心》:“論交豈為黃金變,閱世惟將白眼懸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阿纖》:“我以人不齒數故,遂與母偕隱;今又返而依人,誰不加白眼?”魯迅《哀範君》詩之一:“華顛萎寥落,白眼看雞蟲。”
阅读:125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