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恥且格
【成語】:有恥且格
【拼音】:yǒu chǐ qiě gé
【出處】:先秦·孔子《論語·為政》:“道之以德,齊之以禮,有恥且格。”
【示例】:天下有重典而不為酷者,懲一儆百,辟以止辟是也;有最輕之典而人莫敢犯者,~是也。 ★清·魏源《軍儲篇一》
【近義詞】:
【反義詞】: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書面語
《論語·為政》:“道之以德,齊之以禮,有恥且格。”
何晏集解:“格,正也。”
邢昺疏:“使民知有禮則安,失禮則恥,如此,則民有愧恥而不犯禮,且能自脩而歸正也。”
清魏源《軍儲篇一》:“天下有重典而不為酷者,懲一儆百,辟以止辟是也;有最輕之典而人莫敢犯者,有恥且格是也。”
太平天國洪仁玕《資政新篇》:“諸凡國法,治人身惡之既形者,制其滋蔓之多,必先教以天條,而後齊以國法,固非不教而殺矣,亦必有恥且格爾。”
阅读:163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