性命
1.中國古代哲學範疇。指萬物的天賦和稟受。
《易·乾》:“乾道變化,各正性命。”
孔穎達疏:“性者,天生之質,若剛柔遲速之別;命者,人所稟受,若貴賤天壽之屬也。”
朱熹本義:“物所受為性,天所賦為命。”
五代齊己《酬元員外見訪》詩:“《易》中通性命,貧裏過流年。”
宋明以來理學家專意研究性命之學,因以指理學。
宋陳亮《上孝宗皇帝第一書》:“舉一世安於君父之讎,而方低頭拱手以談性命,不知何者謂之性命乎!”鄭觀應《盛世危言·學校》:“所拘者又復高談性命,衍說仁義,細析毫芒,而至於錢穀財賦之事,茫然罔曉也。”
2.生命。
《荀子·哀公》:“故知既已知之矣……則若性命肌膚之不可易也。”
三國蜀諸葛亮《出師表》:“茍全性命於亂世,不求聞達於諸侯。”
唐韓愈《東都遇春》詩:“譬如籠中鳥,仰給活性命。”
曹禺《雷雨》第二幕:“蘩漪:自從我把我的性命、名譽,交給你,我什麽都不顧了。”
3.本性。
《西湖佳話·孤山隱跡》:“所謂隱者,蓋謂其人之性情,宜於幽,洽於靜,癖好清閒,不欲在榮華富貴中,汩沒性命。”
阅读:127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