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蒸

蒸字的筆畫:13畫;

zhēng

ㄓㄥ

〔《廣韻》煮仍切,平蒸,章。〕

1.古時用麻稭、竹、木等作的火炬。

《墨子·備蛾》:“室中以榆若蒸。”

《詩·小雅·巷伯》“成是南箕”毛傳:“昔者顏叔子獨處於室,鄰之釐婦又獨處於室,夜暴風雨至而室壞,婦人趨而至,顏叔子納之而使執燭,放乎旦而蒸盡。”

清錢泳《履園叢話·考索·顏淑冉予》:“顏淑獨處,飄風暴雨,婦人乞宿,升堂入戶。燃蒸自燭,懼見意疑。未明蒸盡,摍芒續之。”

2.細小的木柴。

《詩·小雅·無羊》:“爾牧來思,以薪以蒸,以雌以雄。”

鄭玄箋:“麤曰薪,細曰蒸。”

《周禮·天官·甸師》:“帥其徒以薪蒸,役外內饔之事。”

《新唐書·藩鎮傳·王廷湊》:“既薄賊鄙,饟道梗棘,樵蘇不繼,兵番休取芻蒸。”

3.氣體上升;蒸發。

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自今至於初吉,陽氣俱蒸,土膏其動。”

《史記·周本紀》:“陽伏而不能出,陰迫而不能蒸,於是有地震。”

裴駰集解引韋昭曰:“蒸,升也。”

明劉基《無愁果有愁曲》:“酒波灩灩蒸粉香,暖翠烘煙妒嬌鬢。”

柳青《銅墻鐵壁》第十三章:“黑夜下過飽雨的地上,日頭曬得蒸著汽,似乎更熱了。”

4.用水蒸氣的熱力使物熱或熟。

《韓非子·二柄》:“桓公好味,易牙蒸其子首而進之。”
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任誕》:“阮籍當葬母,蒸一肥豚,飲酒二鬥,然後臨訣。”

唐杜甫《壯遊》詩:“蒸魚聞匕首,除道哂要章。”

沈從文《從文自傳·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》:“經常用草藥蒸雞肝當飯。”參見“蒸豚”。

5.熱。

《素問·五運行大論》:“其令鬱蒸。”

王冰註:“鬱,盛也,蒸,熱也。”

唐杜甫《夔府書懷》詩:“地蒸餘破扇,冬暖更纖絺。”

宋王安石《洪範傳》:“火言炎,則水冽,土蒸,木溫,金清,皆可知也。”

6.因潮濕而汙染。

宋蘇軾《物類相感誌·衣服》:“夏月衣蒸,以冬瓜汁浸洗,其跡自去。”

明周履靖《群物奇制》:“梅蒸衣,以枇杷核研細為末洗之,其斑自去。”

7.塵。參見“蒸壤”。

8.興盛貌。

宋李綱《桃源行》詩:“溪窮路盡恍何處,桃花爛熳蒸川原。”

太平天國宋永保《貶妖穴為罪隸論》:“今主天王率民同尊上帝,共逐妖魔,邪風滅,善氣蒸,猶得容妖胡之雜於中國哉?”魯迅《墳·科學史教篇》:“如當時回教新立,政事學術,相輔而蒸。”

9.同“烝”。眾;多。

三國魏曹操《陳損益表》:“庶以蒸螢,增明太陽。”參見“蒸民”、“蒸黎”。

10.同“烝”。古代祭祀時以牲體置於俎上。

《呂氏春秋·孟冬》:“是月也,大飲蒸,天子乃祈來年於天宗。”

高誘註:“蒸,俎實也;體解節折謂肴蒸也。”

11.同“烝”。冬祭名。

《國語·魯語上》:“夏父弗忌為宗,蒸將躋僖公。”

韋昭註:“凡祭祀,秋曰嘗,冬曰蒸。”

漢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四祭》:“春曰祠,夏曰礿,秋曰嘗,冬曰蒸。”

12.同“烝”。下淫上。古時指與母輩淫亂。

《新唐書·徐王元禮傳》:“元禮疾,姬趙有美色,茂逼蒸之。”

明馮夢龍《智囊補·察智·王璥》:“貞觀中,左丞李行德弟行詮前妻子忠蒸其後母。”

清和邦額《夜譚隨錄·噶雄》:“以下蒸上,喪無日矣,汝知而不舉,罪亦同坐。”

13.同“烝”。美好。

南朝梁沈約《齊故安陸昭王碑文》:“景皇蒸哉,實啟洪祚。”

阅读:1771

●蒸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