瑣尾
(瑣尾,瑣尾)
亦作“璅尾”。
1.《詩·邶風·旄丘》:“瑣兮尾兮,流離之子。”
朱熹集傳:“瑣,細;尾,末也。流離,漂散也……言黎之君臣,流離瑣尾,若此其可憐也。”後以“瑣尾”謂顛沛流離,處境艱難。
康有為《復山東孔道會書》:“曾於戊戌進呈各書……不幸堯臺幽囚,秦焚遂至。餘生瑣尾,絕域流亡。”
2.指顛沛困頓中的人。
明陳汝元《金蓮記·射策》:“看瑣尾啼饑眾紛擾,惟改柱張絃,掄才訪道。”
清陳夢雷《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》:“可憐仳離瑣尾,大都內地殘黎。”
清孫枝蔚《憶十三弟稚發時方議諸商助餉聞已入城》詩:“無才安瑣尾,有命等泥沙。”
3.瑣碎,零碎。
宋洪邁《容齋續筆·龍筋鳳髓判》:“《僉載》紀事,皆瑣尾擿裂,且多媟語。”
清袁枚《隨園詩話》卷十五:“《毛詩》‘瑣尾’二字,鄭箋:‘美好也。’今亦為瑣碎之詞。”
4.猶猥瑣。
明唐順之《答江五坡提學》:“今學官璅尾自卑,嗜利無比,人人相師,靡然一風。”
阅读:113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