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
臭字的筆畫:10畫;
I
chòu
ㄔㄡˋ
〔《廣韻》尺救切,去宥,昌。〕
1.穢惡之氣。與“香”相對。
《左傳·僖公四年》:“一薰一蕕,十年尚猶有臭。”
漢桓寬《鹽鐵論·論災》:“故不知味者,以芬香為臭。”
《孔子家語·六本》:“與不善人居,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。”
《糊塗世界》卷三:“魚是不知那一天的了,臭氣撲鼻。”
2.香;香氣。
《易·繫辭上》:“同心之言,其臭如蘭。”
明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:“同舍生皆被綺繡,戴珠纓寶飾之帽,腰白玉之環,左佩刀,右備容臭,燁然若神人。”
清姚鼐《祭林編修澍蕃文》:“臭若蕙兮玉有輝,朝吾室兮暮予帷,君愛予兮不忍歸。”
3.引申為形容厭惡、狠毒的貶詞。
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從早上到此刻,一碗飯也不給人吃,偏生有這些臭排場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揪住頭皮,臭打一頓。”
II
xiù
ㄒ〡ㄡˋ
〔《集韻》許救切,去宥,曉。〕
1.氣味。
《詩·大雅·文王》:“上天之載,無聲無臭。”
鄭玄箋:“耳不聞聲音,鼻不聞香臭。”
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口之於味也,目之於色也,耳之於聲也,鼻之於臭也,四肢之於安佚也,性也。”
漢仲長統《昌言·論天道》:“性類純美,臭味芬香。”
2.嗅,聞。
《荀子·榮辱》:“彼臭之而無嗛於鼻,嘗之而甘於口,食之而安於體。”
唐張鷟《朝野僉載》卷三:“春官尚書閻知微和默啜,司賓丞田歸道副焉。至牙帳下,知微舞蹈,宛轉抱默啜靴而鼻臭之。”
阅读:148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