貸
簡體貸字的筆畫:9畫;繁體貸字筆畫:12畫。
(貸,貸)
I
dài
ㄉㄞˋ
〔《廣韻》他代切,去代,透。〕
1.施與;給予。
《左傳·文公十六年》:“宋公子鮑禮於國人,宋饑,竭其粟而貸之。”
唐杜甫《大雨》詩:“則知潤物功,可以貸不毛。”
楊倫箋註:“貸,施也。”
明金聲《程阿白書序》:“人來求書者,計錢與字,一字不多貸。”
2.借入。
《左傳·文公十四年》:“盡其家,貸於公,有司以繼之。”
杜預註:“家財盡,從公及國之有司富者貸。”
《史記·平津侯主父列傳》:“家貧,假貸無所得。”
宋陸遊《秋曉》詩:“貸米未回愁竈冷,讀書有課待窗明。”
3.借出。
《左傳·昭公三年》:“以家量貸,而以公量收之。”
《遼史·食貨誌上》:“年穀不登,發倉以貸。”
清龔煒《巢林筆談·沒財得疾》:“爾負我財,不急為好事,不汝貸也。”
4.指貸款。
茅盾《子夜》八:“他,馮雲卿,就靠放高利貸盤剝農民。”
柳青《創業史》第一部第九章:“光光把公糧催交了,把農貸發下去,把統計表填上來,給打官司的人寫介紹,給領結婚證的人開證明,這算啥了不起的政治?”
5.赦免,寬恕。
《漢書·朱博傳》:“然亦縱舍,時有大貸,下吏以此為盡力。”
顏師古註:“貸,謂寬假於下也。”
宋陸遊《老學庵筆記》卷一:“若逃而獲,雖欲貸,不敢矣。”
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二》:“念汝言行無玷,姑貸汝,後勿如是躁妄也。”如:嚴懲不貸。
6.推卸。
清梁章鉅《歸田瑣記·訥親》:“訥親以經略重臣,軍中調度,皆聽指揮,功過無可旁貸,豈容一切推卸在張廣泗。”
《清史稿·袁甲三傳》:“總督程矞采為守土之臣,責無旁貸。”
II
tè
ㄊㄜˋ
〔《集韻》惕得切,入德,透。〕
通“忒”。差錯。
《禮記·月令》:“﹝仲冬之月﹞大酋監之,毋有差貸。”
鄭玄註:“差貸,謂失誤有善有惡也。”
宋俞文豹《吹劍四錄》:“今二先生以道統自任,以師嚴自居,別白是否,分毫不貸。”
阅读:159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