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文
1.白色字文。
《宋史·太宗紀一》:“﹝太平興國七年三月﹞舒州上玄石,有白文曰:‘丙子年出趙號二十一帝。’”
2.碑碣、鐘鼎或印章上面的陰文。
明陶宗儀《輟耕錄·印章制度》:“漢晉印章,皆用白文。”
明楊慎《升庵詩話》卷三:“三代鐘鼎文有款識:隱起而凸曰款,以象陽;中陷而凹曰識,以象陰。刻之印章,則陽文曰朱文,陰文曰白文。”
清馮桂芬《<兩京印錄>序》:“又漢印朱文往往與篆體不合,不可意為。白文則小篆中參以隸法,自今為之,可無乖於漢人之恉。”
3.指有註解的書的正文。
魯迅《準風月談·古書中尋活字彙》:“看了六臣註之後才懂的字不能算,因為這原是死屍,由六臣背進他腦裏,這才算是活人的,在他腦裏即使復活了,在未‘可看《文選》的青年’的眼前卻還是死傢夥。所以他必須看白文。”
4.指有註釋的書不錄註釋隻印正文的書。如《十三經白文》。
毛春翔《古書版本常談·套印本》:“套印書·往往都是白文,註文省略。”
5.歷史上白族人民在漢字基礎上創造的字。已發現元明兩代五塊白文碑文,以明代楊黼的《山花碑》為有名。
孫太初《談白文》:“由於社會發展和受到漢文化的影響,這種‘白文’並沒有獲得獨立的發展,而逐漸為漢字所代替了。”
阅读:100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