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牛無全
【成語】:目牛無全
【拼音】:mù niú wú quán
【解釋】:比喻技藝純熟或謀劃高明。
【出處】: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始臣之解牛之時,所見無非牛者;三年之後,未嘗見全牛也。”
【示例】:害馬已去,世事都捐;投刃皆虛,~。 ★晉·孫綽《遊天臺山賦》
【近義詞】:目無全牛、遊刃有余
【反義詞】: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比喻句
【成語故事】:戰國時期,道家代表莊周講一個故事:有個廚師替梁惠王宰牛,他的宰牛技術十分嫻熟,刀子在牛骨縫裏靈活地移動,沒有一點障礙,而且很有節奏。梁惠王看呆了,一個勁誇他技術高超。廚師說他解牛已經19年,宰牛時已經看不到一頭全牛了
(目牛無全,目牛無全)
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始臣之解牛之時,所見無非牛者;三年之後,未嘗見全牛也。”後因以“目牛無全”比喻技藝純熟或謀劃高明。
晉孫綽《遊天臺山賦》:“害馬已去,世事都捐;投刃皆虛,目牛無全。”
明宋濂《演連珠》:“蓋聞民既大安則樂世如砥,策能戡亂則目牛無全。”參見“目無全牛”。
阅读:222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