項莊舞劍
【成語】:項莊舞劍
【拼音】:xiàng zhuāng wǔ jiàn
【解釋】: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。同“項莊舞劍,意在沛公”
【出處】:清·劉坤一《致張香濤書》:“[定興]乃於署督篆任內,奏參銀元局及淮山鹽務,牽涉敝署,不無激射之詞,論者謂為項莊舞劍,而弟因未嘗稍存芥蒂也。”
【示例】:清·劉坤一《致張香濤書》:“不無激射之詞,論者謂為~,而弟因未嘗稍存芥蒂也。”
【近義詞】:項莊舞劍,意在沛公
【反義詞】:
【語法】:作賓語、定語;指別有所圖
【成語故事】:公元前208年,項羽率40萬大軍開往鹹陽,被劉邦的守軍擋住。項伯請劉邦到鴻門赴宴。劉邦到鴻門後,項羽設計讓項莊舞劍助興,意在乘機殺了劉邦。項伯也舞劍助興,百般保護劉邦,劉邦手下樊噲沖進營帳來保護劉邦,劉邦借機逃離
(項莊舞劍,項莊舞劍)
見“項莊舞劍,意在沛公”。
阅读:178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