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
默字的筆畫:16畫;
mò
ㄇㄛˋ
〔《廣韻》莫北切,入德,明。〕
1.靜默;不語。
《易·繫辭上》:“或出或處,或默或語。”
唐韓愈《秋懷》詩:“空堂黃昏暮,我坐默不言。”
蕭紅《夜風》二:“風止了!籬笆也不響了!整個的村莊,默得不能再默。”
2.暗暗;私下。
《論語·述而》:“子曰:‘默而識之,學而不厭,誨人不倦,何有於我哉?’”唐李白《贈範金鄉》詩之二:“為邦默自化,日覺冰壺清。”
清吳騫《扶風傳信錄》:“五月二十八日,素娥至,述仲仙言:八月十日家有小殃,可以八月朔日持齋禮鬥,至十八日止,仲仙當於空中默為訶護。”
3.隱居;困窘。
晉桓溫《薦譙元彥表》:“雖園綺之棲商洛,管寧之默遼海。方之於秀,殆無以過。”
《藝文類聚》卷五十引南朝梁任昉《桓宣城碑》:“俯仰顯默之際,優遊可否之間。跡埤而道不汙,身屈而誌不屑矣。”
4.黑暗。
唐谷神子《博異誌·張遵言》:“遵言與僕等隱大樹下。於時昏晦,默無所睹。”
5.默寫。
清袁枚《隨園詩話》卷七:“蔡孝廉有青衣許翠齡,貌如美女而夭。記性絕佳,嘗過染坊,戲焚其簿,坊主大駭。
翠齡笑取筆為默出之,某家染某色及其價值,絲毫不差。”
6.方言。思考。
李劼人《天魔舞》第二八章:“‘我嗎?’她默了默,才拿眼睛把白知時一瞟。”
曾毓秋《三月清明》:“顯滿叔手撚鬍子,默了默神道:‘你們有這個誌氣是好事。’”
7.通“墨”。貪汙。
《孔子家語·正論》:“貪以敗官為默。”
王肅註:“默,猶冒,茍貪不畏罪。”按,《左傳·昭公十四年》作“貪以敗官為墨”。
8.通“驀”。忽然,突然。
《水滸傳》第八九回:“宋江聽罷愕然,默上心來,便道:‘你既有這箇活佛羅漢在彼,何不早說,與俺等同去參禮,求問前程。’”
《水滸傳》第一一九回:“宋江聽罷,默上心來,各不喜歡。”
9.姓。
明有默思道。見《萬姓統譜·入職》。
阅读:457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