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誶

簡體誶字的筆畫:10畫;繁體誶字筆畫:15畫。

(誶,誶)

suì

ㄙㄨㄟˋ

〔《廣韻》雖遂切,去至,心。〕

〔《廣韻》蘇內切,去隊,心。〕

〔《廣韻》慈卹切,入術,從。〕

1.責罵。

《國語·吳語》:“吳王還自伐齊,乃誶申胥。”

《新唐書·陳叔達傳》:“貞觀初,與蕭瑀爭殿中,坐忿誶不恭,免官。”

清龔自珍《與江居士箋》:“陳餓夫之晨呻於九賓鼎食之席,則叱矣;愬寡女之夜哭於房中琴好之家,則誶矣。”

2.呵斥之詞。

元石子章《竹塢聽琴》第四摺:“[小姑雲]老師父,你為何也害相思病,心疼起來?[老道姑雲]誶!把我老人家也說這等話。”

3.詰問。

《莊子·山木》:“虞人逐而誶人。”

郭象註:“誶,問之也。”

《後漢書·黨錮傳序》:“初,成以方伎交通宦官,帝亦頗誶其占。”

4.諫諍。

《楚辭·離騷》:“余雖好脩姱以鞿羈兮,謇朝誶而夕替。”

王逸註:“誶,諫也。”

5.告知。

《漢書·敘傳上》:“既誶爾以吉象兮,又申之以炯戒。”

顏師古註:“誶,告也。”

南朝宋劉少府《答何衡陽書》:“祇藉來誶,伸以管窺,實相無言。”

6.辭賦篇末總括全篇要旨的話。

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誶曰:已矣!國其莫吾知兮,子獨壹鬱其誰語?”顏師古註引張晏曰:“誶,《離騷》下章‘亂’也。”

清黃生《義府·亂訊誶》:“樂之卒章為亂,即繁音促節之意,《楚辭》‘亂曰’猶存古名。

賈誼《弔屈原賦》,《史》作‘訊曰’,《漢書》作‘誶(音碎)曰。’”

7.通“悴”。憂心。

《墨子·非命上》:“覆天下之義者,是立命者也,百姓之誶也。說百姓之誶者,是滅天下之人也。”

俞樾《諸子平議·墨子二》:“誶讀為悴,《說文·心部》:‘悴,憂也。’猶曰百姓之憂也。”

阅读:1111

●誶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